劳动托起梦想 创新实现价值 ——“十二五”期间我省推进职工创新创业纪实
中国梦,劳动美。梦在心中,路在脚下。
“十二五”期间,在全总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省各级工会紧紧围绕全省改革发展大局,广泛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调动、激发、团结全省广大职工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为实现伟大梦想凝聚起劳动创造的磅礴力量。
重弘扬,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遍布赣鄱
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以劳动托起中国梦。早在2012年底,省总工会就把宣传中国梦与引领劳动价值观结合起来,率先开展了“中国梦·劳动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去年以来,又围绕引导广大职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省总工会策划了“品格之美——我们的价值观”宣讲座谈传播活动、“劳动之歌——文艺小分队”进企业慰问演出宣传活动等八大系列活动。职工们感慨:“工会的活动越来越有吸引力了!我们从活动中能更好地感知劳动美、劳动光荣。”
让劳模精神不断发扬光大,既需要劳模的执著坚守,也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关怀。长期以来,对劳模的服务管理一直是我省各级工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从2004年开始,我省发放劳模专项补助资金,有效缓解了劳模各类生产生活困难,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反响。除此之外,我省工会系统自2000年以来,广泛组织开展劳模休养活动。2015年,省总工会把劳模休疗养工作列入考核范围,大力推动各级工会普遍开展劳模休养活动,做大做强工会劳模休养工作品牌,切实把党和政府及工会组织对劳模的关怀落到实处。
强技能,为职工建功立业搭建平台
劳动竞赛的开展不仅能提升职工技能素质,还能促进企业长远发展。2011年以来,除举办全省“振兴杯”职业技能大赛、保障性安居工程劳动竞赛等数十项赛事外,我省还依托园区经济,深入推进非公企业劳动竞赛,建立和完善了与非公企业联络点的联系,提升了非公企业劳动竞赛质量,积极探索出非公企业开展劳动竞赛的新模式。如2012年,武宁县总工会举办的全县绿色光电行业职工技能比武大赛,来自130多家非公企业的1万余名工人参加了选拔赛。
一个个创新能手脱颖而出,一项项发明创造不断涌现。江西贝尔有限公司维修组长卢世兵创造的“卢世兵改装底部倒角操作法”,每年可节约工作工时5760小时,维修工时576小时,节约成本约11万元;江西昌盛机床有限公司技术员王刚首创的“伞杆一次成型操作法”,已申报国家专利,不仅提高了产品质量,每年还可为企业节约资金20万元……
2011年以来,我省工会平均每年组织约6万家企事业单位开展技术攻关、技术革新、技能比武、岗位练兵等各类劳动竞赛活动,每年参加各类技能比赛的职工达300余万人次,每年开展岗位练兵的企事业单位超过4万家。同时,深入开展“我为企业科学发展献一计”活动,动员和引导广大职工群众积极参与各类合理化建议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四年来,全省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约64万条,提出技术革新10.6万项,发明创造4.01万项,推广先进操作法2.78万项,获得各项专利0.63万项。
劳模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宝贵资源,在职工中有着特殊的影响力,不仅能凝聚一线能工巧匠,发现问题、解决难题,而且能激励更多职工学习技术、提升技能。为此,2013年10月,省总工会全面启动“江西省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制定下发了《江西省劳模创新工作室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指导全省全面铺开创建活动。“江西省劳模创新工作室”涉及制造、电力、通信、陶瓷等多个行业,以劳模、先进职工为带头人,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为主要内容,通过搭建劳模领衔、职工参与的创新平台,激发了职工群众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特别是在企业生产、技术攻关、发明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江铃底盘有限公司卜臣民劳模创新工作室,对改装调整工作提出“三必改原则”,仅在2011年就完成技术改造创新7项,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03万元;资溪县徐全龙劳模创新工作室定期开展“自助餐式”“导师带徒”等形式的技术传授交流培训,累计为职工培训授课1500余课时,导师带徒190余人,有效提高了员工技能水平,打响了“资溪面包”品牌……
经过多年的扎实推进,我省劳模创新工作室正成为职工成长的“大课堂”、技术创新的“孵化器”、成果转化的“中转站”。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现有正式命名劳模创新工作室268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