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去年污染天气共71天 PM2.5主要来自扬尘

02.03.2015  17:44

    记者了解到,南昌去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94天,优良率达80.5%,污染天气共71天,较2013年有较大改善,在第一批实施新标准的74个城市中排第26名。目前,南昌市已经列出了大气污染防治时间表,力争到2017年,南昌重污染天气要实现较大幅度减少,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逐年提高。

    南昌去年污染天气共71天

    江西的天空有多蓝?江西省环保厅发布的2014年江西环境质量概况显示,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与2013年相比总体稳定,其中PM10平均浓度为75.8μg/m3,较2013年下降1.56%,南昌市、九江市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分别为80.5%、84.4%,其余9个设区市均为二级。

    南昌市环保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南昌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94天,优良率达80.5%,污染天气共有71天。空气质量综合排名在第一批实施新标准的74个城市中排第26名,比2013年同期前移了10位,优良率为80.5%,比2013年同期提高了19.7个百分点,列中部六个省会城市第一名,比中部其他五个省会城市的长沙高17个百分点、太原高23.9个百分点、合肥高27.5个百分点、武汉高31.1个百分点、郑州高32.3个百分点。

    南昌PM2.5来源

    扬尘贡献率最高

    南昌市环保局一位负责人曾在去年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根据初步测算,南昌市的PM2.5来源为:各类扬尘的贡献率为27.3%,机动车贡献率为20.9%,燃煤的贡献率为13.1%,工业及溶剂使用贡献率为9.8%,农业及畜禽养殖、秸秆垃圾焚烧、餐饮油烟等其他源贡献率为6.1%,区域污染传输对我市的贡献率为22.8%,上述数据表明,扬尘对PM2.5贡献最大。

    为何工地扬尘成为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环保部门表示,南昌市处于城市建设快速发展期,包括地铁、道路建设、商品房开发等建筑施工规模大、范围广,加上渣土、垃圾运输管理不到位,扬尘污染严重。

    为整治建筑工地扬尘,2014年开始南昌花大力气整治建筑工地扬尘,取得了初步的效果,2014年扬尘达标率上升到73%,PM2.5浓度a最大值下降了50%。

    如何改善南昌空气质量

    受到省两会关注

    今年江西省两会上,空气质量成为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话题,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纷纷为治理雾霾、改善空气质量建言献策。会议期间,省政协专门举办了一场主题为改善南昌空气质量的提案办理协商会,几位政协委员提出了改善南昌空气质量的建议,省环保厅、省住建厅、省公安厅、省法制办等5个单位相关负责人现场回应。

    其中,省政协委员许秀柏认为,改善空气质量必须有法可依,建议制定《南昌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通过地方法规厘清政府、企业和公民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同时,他还建议,大力倡导低碳出行,实行“公交优先”战略,增加公交专用线,恢复“无车日”活动。

    在会上,南昌市副市长刘家富表示,南昌将采取扩大扬尘污染监控监管范围,继续抓好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加大燃煤小锅炉整治力度,推动工业企业污染减排等多种措施防治大气污染。

    可吸入颗粒物浓度

    比2012年下降20%

    记者了解到,去年出台的《南昌市落实昌九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规划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力争到2017年,南昌重污染天气要实现较大幅度减少,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逐年提高。其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比2012年下降20%,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50微克/立方米左右。

    根据《方案》,南昌将大力发展城市公交系统和城际间轨道交通系统,城市交通发展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改善居民步行、自行车出行条件,鼓励绿色出行,每年新增的公交车中新能源和清洁燃料车的比例力争达到60%。到2017年,基本形成覆盖南昌市中心城区的加气站。

    推动油品配套升级,在2014年底前全面供应符合“国四”标准的车用柴油,在2017年底前全面供应符合“国五”标准的车用汽、柴油。

    严格控制污染物新增排放量,到2017年,钢铁、水泥、化工、石化、有色金属冶炼等重点行业至少完成一轮清洁生产审核,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污强度比2012年下降30%以上。

    到2015年,南昌城市建成区主要车行道机扫率达到70%以上,到2017年,建成区主要车行道机扫率达到90%以上。通过逐步安装GPS定位系统等,对重点地区、重点路段的渣土运输车辆实施全面监控。

    南昌还将在中心城区10公里区域建设优质高效的生态经济型林产业带,形成城区第一道生态屏障。在南昌市中心城区30公里左右的区域,建设高标准的绿色生态屏障。2015年完成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系统、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体系和细颗粒物检测点建设。2015年底前,全部建成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