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坚持“五位一体”勾勒“水都”美景

02.01.2015  11:32

河净水清家园美 河湖相连润豫章

  南昌襟赣江枕抚河,分布众多湖泊、河流,因水而发,缘水而兴。坐拥丰富的水资源,曾让许多市民生出一股优越感,然而前些年他们心中却多了几分“忧虑”:玉带河成了“龙须沟”,梅湖水因污染而变色,幸福渠水常年散发臭味……南昌水环境“受伤”了。

  为了保护“一城清水”,南昌围绕水安全、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五位一体”的思路,大思路、大手笔、大规模地推进实施“鄱湖明珠·中国水都”建设。随着象湖抚河清淤截污工程、赣江景观风光带工程等一大批治水工程基本完工并投入使用,南昌的“水都梦”正在逐渐变为现实。

   加快实施截污工程

  还水于民、还路于民、还景于民

  梅湖水系属南昌四大水体系之一,位于象湖、抚河水系的上游,作为连接象湖、抚河及西总干渠的重要通道,水系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下游的象湖、抚河。

  南昌水投公司工程部部长熊斌告诉记者:“根据2013年市环保局水质监测年报显示,梅湖水系水质跌至劣V类,已经相当糟糕了。”为净化梅湖水系,我市全面启动全长7.6公里的梅湖水系截污工程。经过半年多的建设,目前梅湖水系截污工程已完成投资1亿多元,截污箱涵完成近千米,预计今年年底全面完工。

  记者昨日在梅湖水系截污工程施工现场看到,施工人员正在对截污箱涵进行防渗漏测试。“原有污水处理管网标准较低,不能满足需要,污水经常会溢流。”梅湖水系截污工程项目部总工程师贺志刚说,“这边箱涵都是按4米×2.5米的尺寸建设,里面的空间可容纳一辆小车通行,足够截留沿线雨污水。到了下游还有更大的截污箱涵,因为沿线搜集的范围会越来越大。

  “无论是梅湖截污工程,还是象湖抚河截污工程,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保证水质安全。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按照‘五位一体’的思路对其进行了提升,比如将箱涵的顶面建设为供百姓休闲的游步道和自行车道,在周边打造绿化景观带,从而真正实现了‘还水于民、还路于民、还景于民’。”熊斌如是说。

   昔日荒滩变公园

  营造“四位一体”滨水景观带

  经过两年的建设,赣东大堤风光带生米大桥至朝阳大桥段魅力显现:数公里长的自行车道、数万平方米的绿色草坪、摇曳的芦苇、错落的景观石、独具特色的沙滩球场,使赣江东岸在冬日也迸发出勃勃生机。面对这幅和谐的美景,很难想象它曾是一片杂乱无章的荒滩。

  赣江东岸风光带景观工程总工程师游利君告诉记者:“这里原本是赣江的河滩地,分布着一些沙场。工程启动后,沙场纷纷关闭,我们就利用现有的滩地,因地制宜,打造滨水景观带。在这里,自行车道、台地花园、野趣栈道一应俱全,工程还利用大堤与赣江江面高达10米的落差,设计了五级观景平台,为市民打造出别具一格的亲水空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赣东大堤风光带景观工程是我市打造“一江两岸、双核拥江”的核心景观工程之一,它北起滕王阁南侧新洲闸,南至生米大桥桥头立交,全长8公里,面积135万平方米,由岸线整治与景观绿化两个部分组成,总投资9.5亿元。“整个工程计划今年年底全面完工,建设完成后将为南昌市增加150万平方米的绿地。”我市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工程将与赣江滕王阁景观对接,提升区域景观及沿江的景观品质和旅游价值,形成“水体——堤防——滨江路——建筑”四位一体的滨水地区景观环境,同时对改善昌南城区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促进城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社会、经济、生态和环境效益。

   多方筹资促进度

  实现“一江通三河,九龙串十珠

  “鄱湖明珠·中国水都”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动态工程,建设项目多、时间紧、任务重、投资大。据规划测算,整个“鄱湖明珠·中国水都”建设预计静态投资370亿元左右,资金筹措难度大。如何破解资金瓶颈?

  “在资金这块我们采用的是‘两手发力、多方筹措’的方式。”据市水务局副调研员罗建华介绍,在向上争取资金和发挥市本级财政投资杠杆作用的同时,我市还创新方法途径,遵循市场规律,多方筹集资金,如九龙湖水系整治工程由省市水投联合组建项目公司筹措资金,幸福渠水系整治由南昌市政控股、市水投、青山湖区城投公司联合组建项目公司筹措资金,赣东大堤景观风光带、大象湖清淤截污工程采取BT融资的方式筹措资金。

  自2012年起,我市筹措资金百亿元,按照成熟一批、启动一批、实施一批、储备一批的建设步骤,先后实施14项重大工程,加快“鄱湖明珠·中国水都”建设脚步。其中九龙湖防洪大堤工程,乌沙河综合整治工程,象湖、抚河清淤截污工程,玉带河清淤截污工程,西桃花河整治工程,老城区排水管网改造工程等10项工程基本完工,其余工程也正在有序推进。罗建华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五位一体’思路,通过5至10年的努力,构建中心城区‘一江通三河,九龙串十珠’的空间水系格局,营造‘河净水清家园美、河湖相连润豫章’的美景。

   【记者手记】

  南昌“水都梦”渐行渐近

  立足于水多、水好、河湖众多的自然特点,南昌全力打造“鄱湖明珠·中国水都”,这是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江西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南昌打造核心增长极等相对接的重大工程,是一项战略性措施,也是全局性工作,更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任务。

  通过现场采访,记者感受到了南昌坚持统筹兼顾,充分考虑防洪、供水、水环境、航运等因素,科学编制、总体规划,有计划地推进各项目建设的激情;看到了南昌坚持民生优先的原则,在打造靓丽城市品牌的同时,把解决民生问题,为市民带来实惠放在突出位置的实际行动。有了如此清晰的思路和坚定的方向,相信南昌的湖泊河流将会更加美丽迷人,南昌市民的“水都梦”将渐行渐近。(赵静 本报记者 葛静 熊家福)

6月29日停电公告
  6月29日6:00--10:00110kV广南中国南昌
6月27日停电公告
  5:00--12:00110kV青山湖变洪都中中国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