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玉印:不该为冲红灯戴“绿帽”纠结

06.08.2015  11:59

  自8月深圳交警祭重招整治违法通行以来,行人冲红灯的违法成本显然不再是以前教育几句那么简单。昨日上午,冲红灯的行人被要求戴绿帽子、穿绿马甲在路口劝导其他路人。此举迅速引发热议,对于戴绿帽子一事,市民有赞有弹。不过,交警解释称,帽子仅仅是与马甲的同色搭配,并无他意。(8月5日南方都市报)

  有人感觉,“罚钱肉疼,就勉为其难‘绿’一会儿吧”;有人感觉,“戴绿帽子对男人来说那可是个很大的侮辱”,“我宁愿被罚款”;于是有人来了个折中,“戴绿帽有点那啥……就不能换个颜色吗?”,意思很明确:“体面违规”。

  戴不戴“绿帽”的问题,是要求执法更“人性化”的问题,其实笔者认为,这样的争议毫无疑义,本不该为戴不戴“绿帽”而纠结。还是咱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处罚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人人都能自觉维护交通法规,做遵纪守法的公民。戴不戴“绿帽”之所以成为令人纠结的话题,概因大家都钻了牛角尖,将问题停留在冲红灯怎么罚更人性上面了,如果大家都转变一下思路,将问题放在不冲红灯,何来戴“绿帽”之说?

  任何法律法规,都是为那些不守规则的人制定的,只要你不触犯法规,再严厉的法规都不会主动找到你的。但人往往自律不够,所以,才有了执法。

  因此,这就要求法规的执行者,必须坚持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才能让公众慢慢的去适应它,才能让法律法规成为人们行动的准则。

  从记者在现场逗留不到半小时,发现仅冲红灯的行人就超过20名。昨日一天内共查处1100多宗行人冲红灯行为,以及今年1到6月份,深圳全市行人违法通行人数达到12.7万人次,仅被查处的就有7000多宗来看,对于行人交通违规,无论戴“绿帽”还是戴“红帽”,还是将交通违法,纳入个人征信体系,都不是最佳办法,笔者认为,最佳办法是将交通执法正常化,而不是靠一两次活动“集中整治”,这样一松一紧,一冷一热,续把柴添瓢水,道路交通规则永远都不可能深入人心,并成为一种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