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子县融入昌九一体化加快中国旅游强县建设

04.04.2014  19:45

山湖之间一县立。星子县地处大山、大湖之间,是庐山和鄱阳湖最佳的连接地。近年来,星子县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错位竞争、差异发展,坚定不移地实施“旅游强县、强工兴城,建设中国旅游强县”发展思路,将旅游产业作为先导和支柱产业来发展,星子旅游从“靠山吃山”的山水旅游,到“无中生有”的文化旅游;从蓄势多年的“扬优成势”,到破茧成蝶的“由大趋强”,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今年1至9月,全县共接待游客904.8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0.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6%和38.3%。旅游大项目、好项目争相落户。

先行先试:打造鄱湖旅游先导示范区

星子依托昌九—体化发展战略支持,突出特色发展,主打旅游品牌,联动山湖、融入昌九,坚持旅游强县战略不动摇,在鄱阳湖生态旅游发展上先行先试。为此,当前和今后,星子进一步突出“山湖旅游集散地、鄱湖旅游中心区”的功能定位,全力打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旅游先导示范区,打好庐山、鄱阳湖、历史文化“三张牌”,形成山湖联动、水陆并进、人文交融的多元化旅游格局,特别是充分挖掘佛、道、儒文化遗存,打响文化旅游大县名片。重点围绕东林大佛,将星子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的佛教文化寻根和朝圣胜地;围绕桃花源、太乙村、秀峰、观音桥等山南自然景点,打造环庐山旅游精品线路;围绕鄱阳湖黄金水道,大力开发流星山、落星墩、火焰山及鄱阳湖古战场,恢复古人从鄱阳湖坐船登庐山的古道。

众志成城: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

2012年3月21日,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星子县为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县。两年来,星子县先后下发了《星子县旅游标准化实施方案》、《星子县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将旅游标准化工作纳入年终政府工作目标考评单项考核。在创建过程中,编制了《星子县旅游业标准化体系》,同时,结合星子旅游业发展特点,积极研究制订具有星子地方特色的旅游标准,出台、整理标准体系文件6818个,为旅游标准化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各旅游企业通过开展标准化工作,旅游质量等级明显提高。全县共计47家旅游企业参与完成了相关旅游质量等级评定和达标建设工作。自觉开展标准化宣贯工作,自行组织标准化宣贯培训班67 班次,培训人员1.5万人次,从而使国家、行业和相关标准得到全面推广实施,覆盖率达100%。10月27号,受国家旅游局委托,省旅游局率评估验收组对星子推进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情况进行了评估验收,评估验收组一致认为星子县基本实现了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的阶段性目标。

不遗余力:全速推进旅游项目建设

星子县始终将旅游项目建设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来抓,通过精心整合组装旅游资源,不遗余力加快旅游项目的引进和建设。结合旅游文化资源优势,该县先后引进了总投资50亿元的海湾智库的文化旅游项目庐山古镇;总投资50亿元的国际庐山——鄱阳湖欢乐园大型户外旅游项目;总投资50亿元的庐山国际会展中心项目;总投资30亿元庐山归宗景区旅游休闲度假综合体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近年来,该县累计投入旅游项目资金超200亿元,启动建设了阿弥陀佛文化产业园、庐山古镇、星期8小镇、东林大佛、非洲风情园、陶渊明主题酒店、秀峰景区二期改造、归宗景区开发等30余个旅游项目,这些项目风格别样、项目内容独具特色,让广大游客在畅游现有旅游景点景区的同时对新的开发项目充满了期待。

精雕细刻:加快特色旅游城市建设

星子县按照“做美中心、展开两翼、依绕庐山、拥抱鄱湖”的构想及“保护古城,改造老城,开发新城,打造名城”的思路,以全力打造特色旅游城市为目标,以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的原则,对县城进行“精雕细刻”,积极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使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城市面貌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通过发挥规划的先导作用,坚持项目用地和建设实施严格按照已经编制完成的各类规划实施,同时,大上项目,全力改善城市面貌。以道路交通、旧城改造、新城区建设、产业集聚区、特色商业区、商务中心区、雨污水管网、园林广场等设施建设为重点,逐年加大投资力度。今年该县计划投入城建资金30亿元以上,重点开发峰德新区等25大城建项目,以路网延伸拉开新区框架,通过一大批市政基础、公共服务、生态环境设施等重点项目的实施,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水旅游城市已初具雏形。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