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将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
关于深化国企改革指导意见公布CFP供图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是新时期指导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从总体要求到分类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国资管理体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等方面提出国企改革目标与举措。
在分类监管、国资委以“管资本”为主、股权多元化、国企重组整合、整体上市等方面亮点频现。明确表达未来国企用人机制市场化、去行政化的总体思路。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2020年提高到30%,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
将国企分为商业类与公益类
《指导意见》共分8章30条。其中提出,到2020年,在国有企业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更加符合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现代企业制度、市场化经营机制。
《指导意见》提出,将国有企业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并实行分类改革、分类发展、分类监管、分类定责、分类考核,推动国有企业同市场经济深入融合,促进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按照谁出资谁分类的原则,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负责制定所出资企业的功能界定和分类方案,划分并动态调整本地国有企业功能类别。
大力推动国有企业改制上市
针对国有企业存在的制约不足问题,《指导意见》提出积极引入各类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大力推动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创造条件实现集团公司整体上市。
针对一些国有企业董事会形同虚设、“一把手”说了算等问题,提出完善治理结构的重点是推进董事会建设,建立健全权责对等、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针对一些国有企业激励约束不足、活力不够的问题,提出实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薪酬分配制度,继续深化企业内部用人制度改革。
管企业为主转向管资本为主
针对国有资产监管工作存在越位、缺位、错位等问题,按照以管企业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转变的要求,《指导意见》提出: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建立监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同时,以管资本为主推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优化配置,清理退出一批、重组整合一批、创新发展一批国有企业;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建立覆盖全部国有企业、分级管理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
混合所有制改革不设时间表
《指导意见》指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目标是促进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实现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坚持因地施策、因业施策、因企施策,不搞拉郎配、不搞全覆盖,不设时间表,成熟一个推进一个。鼓励非国有资本投资主体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认购可转债、股权置换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国有资本以多种方式入股非国有企业。对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提出试点先行,健全审核程序,规范操作流程,严禁暗箱操作,防止利益输送。
落实国企反腐倡廉两个责任
为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指导意见》提出,强化企业内部监督,突出对关键岗位、重点人员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建立健全高效协同的外部监督机制,整合出资人监管、外派监事会监督和审计、纪检监察、巡视等监督力量,建立监督工作会商机制,加强统筹,减少重复检查,提高监督效能;实施信息公开加强社会监督;建立健全重大决策失误和失职、渎职责任追究和倒查机制,严厉查处侵吞、贪污、输送、挥霍国有资产和逃废金融债务的行为。
同时,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将党建工作总体要求纳入国有企业章程,加强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尤其是主要领导人员的日常监督管理和综合考核评价,及时调整不胜任、不称职的领导人员。切实落实国有企业反腐倡廉“两个责任”,完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努力构筑企业领导人员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 新华社
如何破解国企领导既当高官又拿高薪的弊端?
1双轨
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
薪酬分配实行差异化
《指导意见》提出,根据不同企业类别和层级,实行选任制、委任制、聘任制等不同选人用人方式。董事会按市场化方式选聘和管理职业经理人,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市场化选聘的职业经理人实行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
“这个改革方案直指国企用人制度的弊端。”上海天强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祝波善说,现在绝大多数国企的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人员,都是上级政府部门直接任命的,此次改革首先厘清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并且赋予董事会关键的用人权。
目前,国企中市场化选聘的高管占比非常小。统计显示,2003年以来,央企公示高管人选中来自于本系统内部的占42%,来自具有国资背景的占47%,只有11%左右的人选来自于外部。上海华谊集团一位高管说,市场化选聘国企高管可以先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岗位做起,如首席财务官、首席信息官等。
2薪酬
合理确定基本年薪等
部分央企已跟进落实
《指导意见》提出,对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党委、政府及其部门任命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合理确定基本年薪、绩效年薪和任期激励收入。
这样的表述,与去年年底公布《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形成有力呼应。“改革的目的,就是要防止国企高管既享受体制内的行政级别,又拿体制外的高薪。”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周放生说。
1月1日起,央企薪酬改革已在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移动等72家央企中实施。改革大半年落地情况如何?最新公布的上市公司年报显示,改革使央企负责人薪酬呈整体下降效果,部分企业负责人的降幅还不小。
目前,至少有广东、浙江、山东、湖北、贵州等5个省市公布国企负责人薪酬改革方案,普遍借鉴央企思路,将负责人的基本年薪+绩效年薪“两段式”结构改成基本年薪、绩效年薪和任期激励收入“三分式”。基本年薪按照上年度省属国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两倍内确定。广东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广东省属企业负责人平均薪酬与职工的差距将缩小到6.5倍左右,降幅超过30%。
3转换
体制内可跳到体制外
加强身份转换后考核
《指导意见》提出,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实行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畅通现有经营管理者与职业经理人的身份转换通道。这意味着,用人制度改革对不少体制内的国企高管而言,将带来一个再次选择的机会。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表示,要力争通过3到5年的时间,使绝大部分国企都按照职业经理人制度选聘负责人,用市场化考核来制定相应的薪酬,“到那时,职业经理人的薪酬比行政任命的董事、监事高出数倍,也是很自然的事。”
一位央企二级子公司高管说,畅通身份转换通道的新提法,将影响一些有着“官本位”思想的国企领导,“为了防止一些没有能力的国企领导‘变身’职业经理人,需要在后端加强对其身份转换后的业绩考核。”
在身份转换方面,比较典型的案例是中集集团总裁麦伯良。这位56岁的中国集装箱工业的第一代工程师,在放弃招商局集团的体制内身份,成为职业经理人后2013年的年薪高达869.7万元,位居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负责人榜首。 新华社
国企改革方案亮点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在石油、天然气、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等领域,向非国有资本推出符合产业政策、有利于转型升级的项目,开展多类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试点,逐步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以公共服务、高新技术、生态环保、战略性产业为重点领域,对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强的非国有企业进行股权投资。
国企两大类别
商业类:按市场化要求实行商业化运作,以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主要目标。
公益类:以保障民生、服务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主要目标。
完善国资管理体制
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推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优化配置。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2020年提高到30%,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
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分类分层管理制度,实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薪酬分配制度,深化企业内部用人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