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今迎首个国家公祭日 公祭祭奠七类遇难对象

13.12.2014  21:38

  本报综合报道 今天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上午,党和国家领导人将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出席公祭仪式。

  国家公祭祭奠谁?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化学武器死难者、细菌战死难者、劳工死难者、慰安妇死难者、三光作战死难者、无差别轰炸死难者……今年7月6日上线的国家公祭网主页,列出了七类遇难对象供海内外网民悼念。

  以“南京大屠杀”定名的国家公祭日,为何公祭对象如此“宽泛”?“南京大屠杀事件是侵华日军滔天罪行中最典型的一例,但南京不是全部。”作为国家公祭日设立专家组成员,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告诉记者,专家组经慎重考虑后认为,既然是举国公祭,应将更多的战争死难者作为对象。

  2005年3月,49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提案,建议设立国家公祭日。今年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法案,确定设立国家公祭日,并明确公祭对象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及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被杀戮的同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