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将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 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12.05.2014  23:33


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现场(记者陶望平 摄)

  今视网5月12日南昌讯(记者 陶望平)5月12日,江西省城镇化工作会议在南昌召开。会议指出,江西要更好地推动新型城镇化,关键是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让农业转移人口能共享城市美好生活;并在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从速度到质量 亟需提高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

  “当前我省发展已经进入了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双轮’驱动的新阶段,推进新型城镇化是促进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支撑。”在12日召开的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江西省委书记强卫指出,更好地推动全省城镇化,关键要在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上下更大功夫,要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新世纪以来,江西依托中心城市和重点县城,加快产业和人口集聚,城镇综合承载力、集聚力和辐射力不断提高,一个个规划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的宜业宜居城市正在崛起。

  数据显示,2001年至2013年,江西城镇人口从1149万增加到2210万,净增1061万人,年均增加80多万人;城镇化率从27.69%上升到48.87%,年均提高1.63个百分点,与全国差距逐年缩小。从空间结构看,“一群两带三区”的城镇布局主骨架已初步形成,鄱阳湖生态城市群,沪昆沿线城镇发展带、京九沿线城镇发展带,以及南昌都市区、赣州都市区、九江都市区正加快建设,城市建成区面积快速扩大,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逐步完善。

  但也要看到,江西省城镇化发展还存在城镇化率偏低、空间结构不合理;中心城市不大不强,产业集聚和辐射能力不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偏慢,基本公共服务二元分割;土地城镇化明显快于人口城镇化;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

  专家认为,依靠农村劳动力廉价供给、土地环境资源大量消耗、公共服务低层次覆盖推动城镇化发展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江西要走出一条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就必须着力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

   由构想到现实 城镇功能日臻完善

  推进新型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面积扩张和城镇人口比例增加,还包含了产业结构调整、就业方式转变、人居环境改善、公共服务跟进等丰富的内涵。

  “过去,我们推进城镇化看重的是规模和数量,现在关注的是质量,讲究的是宜居。”江西省住建厅负责人告诉记者,新型城镇化,核心是以人为本,关键是提升质量。

  产业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支撑,江西在规划新型城镇化发展时进一步明确“产城融合”的路径,坚持产业园区化、园区城市化、产城一体化,大力培育生产、服务和消费多点支撑的城市经济,着力增强城镇的就业吸纳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江西省省长鹿心社强调,要准确把握城镇化发展规律,实现从“物的城镇化”到“人的城镇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就业、医疗、教育、社保等方面的问题。“将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居住地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围,将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纳入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使农业转移人口得到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真正融入城市社会,共享城市美好生活。

  要适度超前搞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改变过去重地上、轻地下,重硬件、轻软件的做法,加强电力、通讯、给排水、供热、燃气等地下管网建设,同步推进地上地下建设,大力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城市内涝等“城市病”。完善便民利民服务网络,打造包括物流配送、农贸市场、家庭服务中心等便捷生活服务圈。

  为改变当前城镇化发展现状,江西省确立了“健康有序发展、形成紧凑绿色城市发展模式、城镇生活品质明显提升”等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提出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或接近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0%左右,形成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依托、以沿沪昆线和京九线为主轴的城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