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国土资源局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好“传统村落”

17.11.2014  10:36

  无论从哪个方面驶入婺源,扑面而来的是碧绿的溪水,是翠绿的青山,更是山环抱绕的小山村,令人心驰神往。每年吸引着上千万的游客前来观光。

  古村落是婺源最大的旅游资源。目前全县共有历史文化名村13个,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13个点,是当今中国古建筑保存最多、最完好的地方之一。沱川乡理坑村入选首批“中国景观村落”,浙源乡虹关水口、察关水口、思口镇思溪村口入选“中国经典村落景观”。因为保护得力,古老的村落与优美的生态铺展出一幅幅青山秀水、粉墙黛瓦的山水画卷,为该县赢得了 “中国最美的乡村”的美誉。先后被列为中国旅游强县、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生态旅游大县、国家级文化与生态旅游县、全国低碳旅游实验区、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等荣誉。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婺源的新农村为什么能够这么的漂亮迷人,婺源的古村落为什么能保存的这么好,摘获如此多的荣誉,不能不令人佩服。佩服婺源人民的自律,更佩服婺源政府部门的敢于担当、善于作为。

  为保护好古村落,该县国土部门提早规划预留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的新村安置用地,并推广农村住宅小区模式,鼓励农民集中居住。江湾镇汪口村抓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的契机,预留了17.5亩新村安置用地,共安置村民建房54户,户均占地120平方米。随后又分两批追加了20亩用地指标,在汪口村河东规划预留了新的安置用地,预计可安置村民建房60户。 村民安置以后,原宅基地收归集体所有。此举既保护了汪口历史文化名村的古建筑,又可以让村民住上宽敞明亮的新楼房。在秋口镇李坑村,县政府组织国土、规划、镇政府等有关部门,积极动员符合农民建房条件的村民搬迁至公路沿线的平山新村,搬迁户原宅基地使用权收回集体统一规划调配。经过几年的发展,平山新村 打造出集餐饮住宿、休闲娱乐、购物商贸为一体的农家乐一条街,2013年该村农家乐经营户均收入达8万余元,是普通农户的2到3倍。据了解,该县国土部门2011至2013年积极申报灾后重建、避灾搬迁等项目,千方百计争取农民建房用地计划外指标高达804.9亩。

  为保护好古村落,该县还切实做好农民建房的监督与管理,国土部门充分发挥基层国土所的桥头堡作用,扎实做好宅基地申请的受理、测量和违法违规用地的巡查等工作。通过对全县2008至2013年 未经批准的农民建房的调查摸底和清理整治,全面打击了非法占用集体土地建房等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规范了全县农民建房管理秩序。同时,加强与城管、规划、公安、供电公司与乡镇等部门的合作,发挥县“三级联动”作用,做到对农民建房违法行为早发现、早制止,违法建筑早拆除,堵住农民违法建房的源头。截止今年10月共发现新增违法违规土地案件62宗,涉及土地面积49.2亩,其中现场制止并拆除40宗、申请法院执行拆除8宗、立案查处的14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