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打车软件忘了安全是对司乘利益的最大损害

24.02.2014  18:47

  随着“嘀嘀”“快的”之间“补贴大战”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出租车司机和市民选择使用打车软件。记者从太原市交警支队指挥中心了解到,2月19日、20日两天,太原全市共发生106起涉及出租车的交通事故。出租车司机分心使用打车软件成为出租车事故集中骤增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针对出租车司机频繁使用打车软件极易产生不安全因素这一情况,个别省市已经开始针对打车软件使用进行监管和规范。

  (2月23日《南方都市报》)

  传统的打车方式是“招手停车”。出租车司机拉上乘客以后,就只管集中精神开车,一直把乘客送到目的地。然后,再去等待下一次“招手停车”。现在,采用打车软件打车,司机一边做着手里的这单生意,还要随时注意手机里面打车软件发来的信息,积极争抢下一单生意。如此一来,势必会分散开车时的注意力,给自己和乘客带来各种不安全因素,也会危及路上其他行人和车辆的安全。面对这种新情况,目前,包括软件公司、出租车公司在内的各方好像都有些束手无策。比如,打车软件方只是通过语音提示建议出租车司机不要在载客时操作软件。问题是不操作软件就抢不到生意,哪个司机不想早点接到单子,做下一单生意?提醒和引导能抵得过真金白银对司机的诱惑力吗?

  必须得把安全问题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否则,不但会因为各种交通安全事故损害司机和乘客的利益,给社会公共安全带来危害,也会给打车软件的市场“钱景”蒙上了一层阴影。在美国纽约,一款叫Zab-Cab的软件将街头的黄色出租车纳入到移动打车方式中。只要出租车处于行驶状态,该软件就会把手机屏幕变成灰色,使司机无从查看,但车一停,司机就能精确地看到附近订单请求的所在位置(据2月22日《新京报》)。除了这种技术层面的安全防范外,同样离不开有关部门对打车软件使用过程中的规范和监管。(苑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