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勇:把握新常态 树立新理念 实现新发展

20.04.2016  00:52
  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是我国即将完成“十二五”规划、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深入研究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今后 5 年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系统回顾总结一年来中央政治局工作,深刻阐述新形势下制定好“十三五”规划的重大意义,就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提出明确要求。   我们举办这次培训班,主要任务就是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视察我省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要求上来,坚决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凝聚学校二次创业共识,加快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推动“十三五”时期学校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根据培训班安排,今天我要给大家上一堂课,和大家谈谈我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一些体会。我主要讲三个问题:                               一、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习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论断,切实增强 学习 宣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论断,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做好工作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特别是基于新常态的经济战略思想,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要深刻领会这一战略思想,重点是把握好“经济发展新常态”、“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个关键词的丰富内涵和本质要求。   (一)要从时间和空间的审视对照中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   我国经济发展历程中,新状态、新格局、新阶段总是不断形成,经济发展新常态是这个历史长过程的一个阶段,这完全符合事物发展螺旋式上升的运动旋律。改革开放以来,尽管遇到了各种困难,但我们创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个国家经济高速增长持续时间最长的奇迹。我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排名,改革开放之初是第十一,2009年超过了日本居第二,2010年我国制造业规模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创造了世界发展的奇迹。随着经济总量不断增长,我们在发展中遇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经济发展面临速度换挡节点,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我国经济已进入个位数增长阶段的重大判断,高增长后经济增速趋缓是一个必然现象。正如习总书记形象地指出,如同一个人,10岁至18岁期间个子猛长,18岁之后长个子的速度就慢下来了。这是发展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月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从我国发展历史和国际空间两个维度,深刻阐明了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内在必然性,他指出,“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就是进入新常态。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这些变化,是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的必经过程。   实际上,从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工作时首提“新常态”这个概念开始,近两年来,随着客观形势的深刻变化,他对新常态的分析阐述逐步深入,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化的思想体系。习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阐述过“新常态”,其中在2014年就多次重点提到: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工作时,强调:“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2014年7月29日——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重申,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 2014年11月9日——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中首次系统阐述了新常态。他指出新常态具有三个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一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速虽然放缓,实际增量依然可观;二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三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四是新常态下政府大力简政放权,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      2014年12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2015年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中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出现的一些趋势性变化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要高度重视、妥善应对。   2014年12月9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出系统性阐述,进一步指出新常态的九大趋势性变化,提出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另外,在其他场合,特别是在各地调研时,例如在浙江、贵州、吉林、重庆等地,习近平总书记也都提及到“新常态”。在一些国际场合发言时,向世界讲解中国经济形势,也会提及“新常态”。如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时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要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发展新特点新要求,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   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习总书记在讲话中特别指出了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要注意的问题,分析了三种认识,第一种是认识逐步深入,适应更加主动,引领已经开始,这种情况在不断增加;第二种是认识还不到位,一知半解,适应不太主动,引领基本无为,流于口号化,这种情况还比较普遍;第三种是很不适应,没有摆脱“速度情结”、“换挡焦虑”的思维定势,结果行动上自觉不自觉逆向而行。他强调在认识新常态上,要准确把握内涵,注意克服三种倾向:第一,新常态不是一个事件,不要用好或坏来判断。新常态是一个客观状态,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必然会出现的一种状态,是一种内在必然性。第二,新常态不是一个筐子,不要什么都往里面装。新常态主要表现在经济领域,不要滥用新常态概念,搞出一堆“新常态”,什么文化新常态、旅游新常态、城市管理新常态等,甚至把一些不好的现象都归入新常态。第三,新常态不是一个避风港,不要把不好做或难做好的工作都归结于新常态。似乎推给新常态就有不去解决的理由了。   (二)要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深化中认识新发展理念   十八届五中全会取得的成果很多,其中最突出的是鲜明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展开来说,即:坚持创新发展,激发内生动力;坚持协调发展,推动五化同步(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坚持绿色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坚持开放发展,提升区域地位;坚持共享发展,增进人民福祉。新发展理念是贯穿全会精神的灵魂和主线,“十三五”规划建议就是按照这条主线来谋篇布局的。新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理论新贡献,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定了实施路径,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重大问题。认真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就必须准确把握它们的辩证关系。   —— 创新,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发展毫无疑问是列在新发展理念第一位的,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这个词一点都不新鲜了,回顾历史,创新可以说一直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十八世纪以来,世界科技创新潮流涌动,并带动了相应的产业革命——机械化、电力化、自动化、信息化……每一次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都深刻改变着世界。一些国家抓住了机遇,顺利驶入发展快车道,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甚至一跃成为世界强国。在座的同志们有些是学历史、学经济的,相信比我了解得多。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第一次产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霸主,而美国正是通过发端于19世纪中叶的第二次产业革命超越英国一跃成为超级大国。中华民族一度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有资料显示,16世纪以前世界上最重要的300项发明和发现中,中国占了173项,占一半多,远超当时的欧洲。但是我们国家在近代却错失了多次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虽然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但大而不强,臃肿虚胖体弱问题相当突出,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不强。所以,习总书记反复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创新发展要解决什么问题?实际上就是解决动力不足的问题。随着改革列车驶入深水区、爬坡道,可持续发展对“发动机”的要求愈来愈高,“发动机”动力不匹配的问题日趋凸显出来。要从根本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更换“发动机”,实现发展动力转换,把发展动力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那么应该怎么做呢?习总书记指出,要超前谋划、超前部署,紧紧围绕经济竞争力的核心关键、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国家安全的重大挑战,强化事关发展全局的基础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科技创新上取得重大突破,力争实现我国科技水平由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转变。要以重大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构建产业新体系,做到人有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优,增强我国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人才发展体制和政策创新,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实施更开放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协调,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是发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是发展短板和潜力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闪耀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光辉,体现着坚持从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把握事物,认识问题、处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有上则有下,有此则有彼。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容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协调发展,就是要“补短板”,注重解决发展不协调不平衡问题。管理学上有一个“木桶定律”,也叫“短板效应”,这个我曾多次提到,很多同志也应该很了解,它是说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恰恰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当前,我们在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民生保障、教育改革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短板,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我们要学会运用辩证法,善于“弹钢琴”,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要在协调发展中拓展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平衡发展结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紧紧扭住短板,全力做好补齐短板这篇大文章。   ——绿色,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无论是百年来西方工业化进程走过的“弯路”,还是近年来我国为粗放发展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无不告诉我们:人类对于自然资源必须取之有度。上个世纪,发生在西方国家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对生态环境和公众生活造成巨大影响。其中,伦敦烟雾事件是20世纪世界上最大的由燃煤引发的城市烟雾事件。1952年12月,英国伦敦地面无风且气压很低,潮湿而沉重的空气压在上空,使伦敦一连几天沉浸在浓雾之中,而居民烧煤取暖和工厂烧煤用的成千上万个烟囱浓雾中喷吐着大量的黑烟,烟雾中的三氧化二铁使二氧化硫氧化产生硫酸泡沫,凝结在烟尘上形成酸雾。四天中死亡人数较常年同期约多4000人。之后的两个月中又有近8000人死亡。而据史料记载,我国现在植被稀少的黄土高原、渭河流域、太行山脉也曾是森林遍布、山清水秀,但可惜的是由于毁林开荒、滥砍乱伐,这些地方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原来南昌很少出现雾霾,现在呢?三天两天都会来和它“约会”一下。2014年,全国开展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的161个城市中,仅有16个城市空气质量年均值达标,占比不及10%。   不坚持绿色发展,资源枯竭、环境恶化将把发展潜力透支殆尽。不考虑生态和环境后果,盲目上马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虽然可以带来暂时的政绩和经济效益,但无异于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势必给环境和社会带来持久戕害。从这个意义上讲,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色发展,就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注重处理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   ——开放,是世界共同繁荣发展的应然选择。   “实践告诉我们,要发展壮大,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坚持对外开放,充分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有益管理经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揭示了几百年来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发展成就的成功经验,更是对如何让中华民族掌握历史前进主动权,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行动指南。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将我国同世界的关系分成3个阶段:一是从闭关锁国到半殖民地半封建阶段,先是在鸦片战争之前隔绝于世界市场和工业化大潮,接着在鸦片战争及以后的数次列强侵略战争中屡战屡败,成为积贫积弱的国家。二是“一边倒”和封闭半封闭阶段,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向苏联“一边倒”和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之路。三是全方位对外开放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充分运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实现了我国同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革。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开放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继续从世界汲取发展动力,也让中国发展更好惠及世界。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开放发展理念,要在“引进来”“走出去”上双向发力,注重解决好发展的内外联动问题。引进来,就要扩大开放领域,放宽准入限制,重点吸收外资搭载的技术创新能力、先进管理经验以及高素质人才;走出去,就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带动,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推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   ——共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结果。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共享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把这一理念定义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根本动力的唯物史观。   从先贤和典籍对小康社会、大同社会的描绘中可以看到,共同富裕,是千百年来中国人孜孜以求的理想。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通过不断艰苦奋斗使自己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共享水平显著提高。然而,共享发展必将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的渐进过程。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既不能重蹈超越阶段、欲速不达的覆辙,也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想法上,必须拿出积极的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共享发展,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公平正义问题入手,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保障基本民生,形成人人共享发展成果的良性生态链。   (三)要从国际与国内的联系对比中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确实同国际金融危机这一外因的影响有直接关系,但内因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因就是我们正面对着深刻的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应对国内国际经济发展形势作出的重大决策。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经济政策是以供给侧为重点还是以需求侧为重点,要依据一国宏观经济形势作出抉择。正如习总书记指出,放弃需求侧谈供给侧或放弃供给侧谈需求侧都是片面的,二者不是非此即彼、一去一存的替代关系,而是要相互配合、协调推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   强卫书记在今年2月全省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在谈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有一些数据很能说明问题。一方面,我国一些行业和产业严重过剩,同时大量关键装备、核心技术、高端产品还依赖进口。比如钢铁行业,我国粗钢产量占全球约50%、产能利用率仅为67.17%,但精钢产量只占世界的2.2%左右,每年仍需进口超过千万吨钢材。再如平板玻璃严重过剩,但电子产品用的平板玻璃、电视用的大平板,还严重不足甚至不能生产。另一方面,我国一些有大量购买力支撑的消费需求在国内得不到有效供给。“海淘”是这些年出现的一个新名词,据统计,2015年81%的消费者进行过网购,网购消费者中又有35%的人曾以海淘方式购物。我国每年涌向海外市场的购买力超万亿元,从买珠宝首饰、名包名表到电饭煲、马桶盖再到奶粉、药品、化妆品等普通日用品。   事实证明,我国不是需求不足,或没有需求,而是需求变了,供给的产品却没有变,质量、服务跟不上。有效供给能力不足带来大量“需求外溢”,消费能力严重外流。要解决这些结构性问题,必须推进供给侧改革。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生产端入手,重点是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简言之,就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这“五大任务”。   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习总书记强调教育也要搞供给侧结构改革,避免供需失衡的现象。   二、深刻认识五大发展理念的实践要求, 切实增强用新理念统领学校事业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去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对我省工作提出了“一个希望、三个着力”重要要求。一个希望,就是希望我们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和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奋力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三个着力”,就是着力推动老区加快发展、着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推动作风建设。   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视察时提出了“新的希望、四个坚持”更高要求。新的希望,就是希望我们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向改革开放要动力,向创新创业要活力,向特色优势要竞争力,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四个坚持”,就是坚持用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坚持做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坚持把共享理念落到实处,坚持弘扬井冈山精神。   把两次重要讲话概括起来,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工作提出了新的希望和“三个着力、四个坚持”的总体要求,这是推动我省“十三五”发展、实现“五年决战同步全面小康”的总方针和总遵循,也是做好我省各项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省重要讲话,全面体现了五大发展理念,当前,新形势下,我们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省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新常态,牢固树立新理念,紧紧围绕“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奋斗目标,突出“人本、内涵、改革、突破”的发展主题,在深化综合改革、优化师资队伍、加强学科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扩大国际合作、加强党的建设等方面探索新思路、实施新举措、争取新突破。   (一)大力推进教育创新,进一步释放发展潜能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省期间,多次强调创新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创新是教育发展的生命力所在,也是教育事业的根本特征所在。 理念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先导,也是各类创新活动的方法来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环境变了,发展条件变了,发展理念就自然要随之而变。那么理念创新到底是什么?我的理解就是解放思想,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了学校科学跨越发展的速度。正是基于此,学校一直大力推进思想解放。在2012年成功更名后,学校党委认真审视学校所处的历史方位,积极探索“以什么样的姿态迎接大学时代的到来”这一历史性命题,在全校启动了“新起点、新机遇、新跨越”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着力转变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解决好少数干部教师中存在的不想解放思想、不敢解放思想、不会解放思想的突出问题,形成学科意识、人才意识、特色意识、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效率意识等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观念群”,进一步认清发展形势,提出“二次创业”发展战略,谋划科学发展。这些年,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推动思想解放,包括与北京大学合作举办处级干部培训班、组织部分干部到兄弟院校学习调研、组织部分教职工到国内外开展短期研学等等,取得了较好效果。但也要看到,我们还有一些干部的思想理念还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变化。比如,有的干部的管理水平在新常态背景下显得不足,对如何抓发展懵懵懂懂,往往找不到破解难题的抓手;有的干部改革的自觉性不够,思想保守落后等等。全校各级干部要深入学习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跟上高等教育发展步伐。   在创新发展这一方面,对于高校来说,我认为最重要的应该是在特色发展上下大工夫,一些名牌大学往往把握住了自己的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把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很好地结合起来。我校一直被誉为“南方职教师资的摇篮”,以“服务职教,培养职教师资与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而独树一帜,近年来我校的职教特色在影响力、平台建设、研究成果、人才队伍方面都有所突破,“职业教育与江西产业发展研究中心”获批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承办了以“文化旅游产业人才开发与振兴地方经济”为主题“两岸四地职业教育论坛”,搭建了政、校、企协同培养文化旅游人才的平台,学校主办的特色刊物《职教论坛》在全国教育学学科全文转载量一直名列前茅。“十三五”期间,我们要适应新常态,在全校范围内调整机构、整合力量,加强教育学学科建设;调整职教研究方向,对接产业升级、精准扶贫、职教师资培养层次提升等,建成职教事业新型智库;加强江西农业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教育创新还应深入到教育环节和教学之中。多年来,我们在制度体制创新上花了很大的力气,但是真正触及到高等教育根本的还是人才培养的创新。在这一方面,我们做了很多新探索,如我们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需求,通过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金牌讲解班、电子信息工程的亚龙职教师资班、美术学院的瓷上绘画班、制药工程专业的九洲药业班、音乐学院的钢琴伴奏班等特色班的形式,积极探索“综合素质、专业能力、职业方向三位一体分流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十三五”期间我们还应进一步抓住人才培养创新这个关键点,在教育过程、教学环节、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的创新上花大力气,确保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真正取得实际的效果和效益。   (二)大力推进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   习总书记指出,协调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由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强调协调发展不是搞平均主义,而是更注重发展机会公平、更注重资源配置均衡。   我认为,协调发展对高校来讲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宏观的协调,即学校学科布局问题。学科建设在学校的改革发展中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基础性作用,一定要把学科建设作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本建设。学校要围绕学科群进行战略布局,集中力量重点建设优势特色学科,在重点突破的基础上均衡发展。近年来学校按照“凝练方向、突出特色、错位发展、形成优势”的学科建设发展思路,出台了《关于加快推动学校优势学科群建设的意见》,确立了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发展学科群、地方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学科群、化学生物学与医药化学学科群这三大优势学科群。学校获批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单位,5个专业方向教育硕士获准试点,取得了显著进步。“十三五”时期,学校要以重点学科专业建设为核心,以学科内涵建设为主线,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基础,探索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凝集学术队伍的人才组织模式,不断凝炼学科方向,努力使各学科形成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学科发展方向,力争突破博士学位授权点。   另一个是微观协调。微观协调对于一个高校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在学校办学规模大、校区多、学科多的情况下,学校一级管理很难实现对不同学科性质的二级学院进行微观管理。合理定位校、院的角色,实行校院二级管理,是高校规模化发展的一个基本选择。为了使我们的学院发挥更大的作用,激发校院两级办学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院活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 “十二五”期间,学校坚持改革主旋律,全面深化校内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校院两级管理试点工作,明确校院两级职能分工,加快简政放权步伐,推进管理重心下移,提高政策、管理和服务的有效性。目前我们在总结前期四个学院试点成效的基础上,以项目管理制的模式谋划深化校院两级管理改革的思路和举措,制定了《关于全面深化校院两级管理改革的实施意见》。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明晰学校、学院的管理职能和权限划分,按照 “管理重心下移、服务重心上移”的思想,增强学院办学自主权和办学活力,使学院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办学实体,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管理工作的重心,进一步降低管理重心,建立责权利相统一、党政部门与学院协调配合、有利于调动学院积极性、提高执行力的运行机制。   (三)大力推进绿色校园建设,进一步构建绿色教育生态   习总书记讲过,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我们必须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有的同志总认为绿色发展与高校的工作关系不大。但就我看来,关于绿色发展,我们有很多“文章”可做。我校的新校区建设二期主体工程已经基本完成,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是如何将学校打造成江西高校绿色校园的样板,我的理解是要把绿色理念渗透到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过程中,以绿色理念引领科学研究方向和校园建设。   要对绿色校园建设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要高度重视校园生态环境保护。在加快新校区图书馆、逸夫楼、美术楼四周等绿化工程进度的同时,积极推广节能、节水、节耗材的新技术、新工艺在校园建设和管理中的应用,要提高校园资源利用率,努力打造一个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并与校园文化融为一体的绿色校园环境。   要积极传播绿色发展观念。推行绿色发展理念进课堂、进寝室活动,积极举办节约能源、循环利用、环境保护等科普讲座,充分运用校园网络阵地,多形式、多途径宣传绿色发展理念。引导广大师生员工身体力行,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营造良好校园环境。支持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节能环保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区、社会开展宣传,带动家庭、社会树立节约文化。   要树立节约型校园理念。厉行中央八项规定,严格开支标准,控制各项经费支出,按照朴素、实用、适用和节约资源的原则建设校园。严格执行住房、用车以及各种生活待遇的有关规定。降低校园耗能,实现人财物合理利用和学校绿色发展。 要积极参与社会绿色发展实践。进一步鼓励和支持节能环保技术成果产业化,相关学院要通过自己开发绿色技术的科研能力,让绿色技术快步走出大学校园,为加速推动地方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服务。   要健全促进绿色校园建设的规章制度。因地制宜,制定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办法和措施,在教学实验、科学研究、行政办公、基建后勤等各方面,建立严格、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在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粮食、节约办公用品、节约经费等各个环节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完善评价、监管措施,形成有利于节约的制约和激励机制。真正做到绿色校园建设机制的常态化,把我们校园建设成为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模范样板。   (四)大力推进开放办学,进一步优化发展格局   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开放,这几十年高等教育的发展,也离不开开放。随着“一带一路”等一些重要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高等教育的开放面临着一些新的、甚至可以说是全新的课题。如何使我校的开放有更多的内涵,有更宽阔的境界,有更宏大的目标,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在“十三五”时期付出艰辛努力的。我认为,我校的开放办学必须推动“走出去”和“引进来”双向发力。   一是 深度开放,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化,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需要,也是国家间实力竞争的必然;既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也是提高办学水平的载体与机遇。“十二五”时期,我校以提升国际合作交流层次为基础,加快国际化进程。加大了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力度,同时加大了师生出国出境交流访问、科研合作、学术研讨等活动开展力度,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办学模式和交流机制。进一步拓展了学校与欧美、非洲国家和台湾地区高校的合作,巩固和稳定已有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项目,推进合作项目与职教师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融合深化,拓展中外联合培养项目。积极推进孔子学院的建设工作。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十三五”时期,我们要将国际化建设工作内化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之中,通过政策引导和制度约束,强化教师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意识,强化干部的国际视野与服务意识,强化学生的国际学习与实践意识,加快提升学校的国际化水平和国际影响力。要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拓展与中亚、西亚、南亚、东南亚以及非洲等区域的交流;逐步探索学校在国(境)外办学的合作机制,提升国际化的广度和深度。   二是 精准合作,推动校企合作一体化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校企合作做到了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近年来,学校加强实践探索,与省内外200多家企业签订协议,开展校企合作。其中浙江九洲药业有限公司和药学院已经联合开办四届“九洲药业”冠名班,企业定期派出具有丰富经验的生产、研发、管理人员来学院授课,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实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十三五”期间,我校要进一步深化校企联合、校市联合,积极推进协同创新,广泛开展同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建立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通过派遣本科生、研究生到企业实习,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到学校兼任研究生导师,开展企业员工在职培训、共同申请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等方式,实现人才的联合培养。合作进行产品研发和技术提升,实现学校科研优势与企业市场优势、产品化优势的有效结合。利用学校学科优势、专业优势、科技文献和仪器设备等优势,建立面向行业的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各类高技术含量的服务。   (五)大力推进共享发展,进一步提升师生幸福指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共享发展,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全面小康是全民共享的小康,必须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员由人民共享,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要求发展以人民为中心,以发展解决人民的实际困难,满足人民的需求和愿望。   近年来,校党委始终把教育事业发展、学校的发展和广大师生的利益紧密地结合起来,大力推进民生工程,努力做到教职工收入与学校事业发展同步,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师生。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提高人放在重要位置,共享发展,让民生福祉看得见摸得着。   要广泛开辟联系群众的渠道,始终把民生工程建设放到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高度来推进。我们要深入基层,认真梳理化解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引发出来的问题,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察民情、接地气,千方百计解决师生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近期我们要加大工作力度,尽快使公租房达到入住条件;做好住房补贴的审核上报及后续相关工作。   要筑牢就业这一民生之本。要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在学校全面实施四层次立体化创新创业教育方案,在公共选修课程中开设创新创业教育概论课,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想、意识和精神;在各专业的专业课程中开设结合本专业的创新创业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本专业创新创业状况,培养创新创业激情,巩固专业思想;在高年级开设创业专项能力培训,培养学生创业方面的能力;对比较成熟的创业项目在学校创业孵化基地进行创业实践,体验创业过程,提升创业能力。   要实施精准扶贫。做好对莲花县良坊镇清塘村的定点帮扶工作。帮助贫困群众通过发展特色产业脱贫致富。要加强对贫困学生的帮助。完善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加大落实“奖、贷、助、补、减、免”等措施,切实保障经济困难学生进入学校后能顺利完成学业。我们也应完善自身的资助体系,多方筹集资金,扩大对贫困学生资助力度和资助面。   三、弘扬井冈山精神,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切实提高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   江西红土地享有“三个摇篮”、“一个策源地”的美誉,在这片红土地上产生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和苏区干部好作风,为我们党孕育和发展红色基因作出了突出贡献。这次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我省时指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并且提出了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的四句话要求,强调不唱高调、不讲空话、实打实做,赋予了井冈山精神新的内涵,也为我们树立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标准。我们要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大力传承红色基因,把弘扬井冈山精神转化为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推进学校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火车跑得快,要靠车头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新发展理念要落地生根,变成普遍实践,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和行动。   1 、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思想自觉。 弘扬井冈山精神最根本的是要高举旗帜、坚定立场,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 一要 增强贯彻新理念的政治定力。广大干部要牢牢抓住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坚持不懈抓好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培训,领导干部要带头学,组织党员干部及时跟进学、深入系统学、联系实际学,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努力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做到运用历史思维和辩证法看问题,锤炼思想定力、战略定力、道德定力。同时我们要在开展多年的红色系列党员主题教育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党员教育管理触角,开拓党员教育新阵地,以纪念建党95周年为契机,借助英雄城“红色摇篮”的地缘优势,接续在红色土地上形成的井冈山精神,依托我校“八一”精神研究中心这个平台,推出新一轮红色系列主题教育活动,项目化系统推进党员教育管理创新。 二要 提高贯彻新理念的思想认知。知其所以然,才能志不惑、行不谬。五大发展理念蕴含着巨大的思想力、导向力、驱动力,干部的思想观念要跟上、知识结构要跟上,行动能力也要跟上。要把五大发展理念纳入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教育引导干部深刻领会五大发展理念基本内涵,深刻领会新常态下三大特点,切实把认识统一到五大发展理念上来,把行动集聚到五大发展理念上来,主动用五大发展理念检验教学、管理、服务各项工作,真正做到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 三要 破除贯彻新理念的观念束缚。昔日井冈山斗争坚持实事求是闯新路,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中国发展到今天,发展环境和条件变了,发展理念就自然要随之而变。如果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就会落后于时代,处于被动局面。只有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五大发展理念上来,自觉把新发展理念作为指挥棒用好,才能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奋力闯出新常态下的发展新路。我们学校与重点大学的差距,实质上是思想观念和开放水平的差距。要引导党员干部带头解放思想,敢于打破惯性思维,进一步认清高等教育发展的大局和大势、认清高等教育发展的机遇和优势、认清高等教育发展的问题和短板,积极地、辩证地看待劣势,推动劣势向优势转化,善于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实现跨越发展。   2.  突出实干兴校,增强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专业化能力。 学校的发展需要大批想干事、愿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在有一些干部能力素养与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新理念不相适应,存在不会干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培训,开展精准化的理论培训、政策培训、管理培训、法规培训,增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信心和能力,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要坚持把五大发展理念培训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工程,不断加大培训力度,帮助干部强化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让干部以新理念引领新实践,搞清楚新常态下“怎么看”“怎么干”,解决好面对新形势不适应、不会为、不善为的问题。 一要 着眼于推进学校跨越发展抓培训。围绕优势学科群、特色办学等方面加强培训,教育引导干部勇于从旧的发展模式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努力提高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综合决策、驾驭全局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 二要 着眼于干部实际需求抓培训。坚持把事业发展需要与岗位职责、个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事业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干部缺少什么就锻炼什么,及时帮助干部优化知识结构,完善知识储备,增强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分管工作的行家里手、专家权威,成为能力过硬的带头人。   3 、突出一线锻炼,增强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实践经验。 干部的成长,基层历练是基础支撑,多岗位锻炼是重要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实践导向和基层导向,注重在改革发展开放一线,发现培养、锻炼提高各方面干部。 一要 抓好实践锻炼这个“生动课堂”。对那些看得准、有潜力、有发展前途的干部,要注重多岗位培养锻炼,及时放到任务重、矛盾多、情况复杂的岗位上,敢于压担子、交任务,让他们在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中担重任、挑大梁、受历练,在推动改革发展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本领。 二要 抓好挂职锻炼这个重要平台。统筹用好校内外资源,把学校干部送出去“开眼界”,让干部在不同环境、不同地区、不同工作的对比中开阔眼界、开阔思维、开阔胸襟。 三要 抓好培养年轻干部这个未来工程。遵循干部成长规律,有针对性地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注重在基层培养锻炼,多“墩墩苗”,及时咬咬耳朵、扯扯袖子,防止拔苗助长、半路掐尖,始终保持干部队伍“一池活水”。   4 、突出选拔管理,增强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导向作用。 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必须紧紧抓住选干部、配班子这个关键,把五大发展理念贯彻到干部队伍建设的各环节和全过程,真正选出一批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配出一批结构优功能强的好班子,换出一个心齐、气顺、劲足的好面貌,激励各级干部做五大发展理念的行动派。 一要 树立鲜明导向。把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尺,注重选拔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好干部,切实把谋划发展有思路、促进发展有干劲、推动发展有业绩的干部选用起来,给勇于投身改革的干部提供舞台,为善于推动发展的干部搭建平台,让干部资源成为推动发展的最优资源。 二要 推动干部能上能下。大力整治为官不正、为官不为等现象,对那些不作为、乱作为、不会为、不善为的庸官懒官太平官,该批评的批评,该调整的调整,该追责的追责,该免职的免职,推动形成想作为、敢作为、善作为的良好风尚。 三要 立足五大发展理念系统评价。把新的发展理念落实到决策、执行、检查各项工作中,改进完善干部考核机制,针对不同岗位建立各有侧重的考核指标体系,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成绩。   5 、突出精神传承,增强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坚定性。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历史告诫我们,越是胜利、成功、顺利和安逸的时候,越要保持高度警惕,保持头脑清醒。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成就伟业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也是井冈山精神的基石。虽然我们今天所处的环境和条件与井冈山时期相比有了历史性变化,面对的风险和挑战不一样,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也不同,我们依然要用好艰苦奋斗的传家宝。当前,传承井冈山精神,就是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勤俭节约的美德、廉洁奉公的操守,把心思放在谋发展上,把精力放在抓落实上。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敢于担当,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着力解决工作落实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在其位谋其政,有其权尽其责,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要解放思想、敢于创新,认真研究新常态,树立新理念,用政治智慧破解发展难题,积极进取、奋发有为,努力开创学校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