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烽火中的江西财经大学

31.08.2015  21:49

随着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到来,70年前江财人一段抗战史近日被发掘出来,又一次把我们带到了那个救亡图存的烽火岁月。

抗战爆发后,日本军国主义为了彻底摧毁中国,对我国高校进行了有计划、长时期、大规模的摧残和破坏。

江西财经大学的前身江西省立商业学校成立于1923年秋天,当时,学校更名为江西省立南昌商业职业学校,已经步入稳定发展的轨道。当此之际,日寇入侵南昌,烽火连天的动荡岁月,学校不得不在播迁中图存。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南昌屡遭敌机袭扰。8月,学校被迫从南昌迁往新建县西山梅岭。上课不到一个学期,12月13日,南京沦陷,大屠杀的消息传遍南昌。在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和新四军军部的领导下,江西大地建立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党军队在南浔线两侧部署军队保卫南昌,南昌大中专学校学生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等歌曲在大街小巷传唱。

随着日军侵略的加深,许多大城市相继沦陷,中国文化教育和中华民族一样,到了最危险的时候。1938年1月,江西省立南昌商业职业学校全校师生分两部分转移。校本部迁往安福枫田,由校长罗静远率领;学校一部分迁往靖安,成立分校,校址在今靖安县城南门外花桥头,由总务主任周浴德负责。1938年8月,武汉保卫战已经打响,日军占据九江德安、永修,隔修水河与中国军队对峙,这里距南昌80公里,战火逼近南昌。靖安分校难以安存,遂并入安福本部。在迁徙中,图书仪器多被毁遗,损失巨大。1939年4月,南昌失守,日军占领浙赣铁路沿线,气焰更为嚣张。南昌商业职业学校遂由安福迁往兴国县桐塘口村。1940年6月,中国军队和日军在赣中进入战略相持,泰和成为江西省临时省会。学校又从兴国迁往泰和县螺溪镇王坊村。尽管为避战乱而辗转播迁,全校师生仍努力图存,不仅坚持教学,而且继续招生。此时各年级总共有10个班,比抗战前还增加了两个班。

罗静远

周裕德

1942年江西省立南昌高级商业职业学校校门

  江西省立南昌高级商业职业学校全体教职工合影 


1986年,老校长罗静远先生回访江财。这位历尽沧桑的江财前辈回顾学校的抗日烽火岁月,抚今追昔,无限感慨。在率领学校师生迁徙的过程中,1941年10月,罗静远辞去校长职务。1942年1月,江西省政府委任周浴德为校长,同时学校改名为江西省立南昌高级商业职业学校,简称“省立高商”。

1944年8月,日寇因为太平洋战争的失利,通往东南亚的海陆交通阻断,急于打通通往越南的大陆交通线,发动了豫湘桂战役。占领了湖南郴县、宜章以及江西的遂川、永新、莲花等地,赣西战事告急。为防日寇骚扰,学校在兴国县塘山乡增设分校。1945年1月,日寇第四十师团、第一〇四师团、第二十七师团及第六十八师团一部占领了我国抗战以来一直是后方的广东的乐昌、韶关、始兴、南雄,江西的大余、南康、赣州,战祸蔓延泰和,学校被迫全部迁往兴国。2月,赣县失守,兴国震动,学校又从兴国迁至永丰县良村。

在南昌高商辗转迁徙、流亡办学的八年中,师生经常遭受日军炮火袭击和敌机轰炸,甚至常常和凶残的日军仅仅隔着一座山、一条河。经过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协同作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表“终战诏书”,日寇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胜利结束。9月,学校又从永丰迁回泰和。1946年1月,经请示江西省教育厅同意,江西省立南昌高级商业职业学校全部迁回南昌。

据统计,从抗战爆发到1938年8月底,我国当时仅有的108所公立高校,有91所遭到破坏,10所遭完全毁坏,25所因战争而陷于停顿;教职员工减少17%,学生减少50%;高校直接财产损失(包括校舍、图书、仪器设备)达3360余万元(银元)。史料记载,卢沟桥事变后,1937年7月29日,南开大学受到日军炮火袭击,几十架日本军机对南开大学狂轰滥炸,南开校园成为一片废墟,仪器设备被毁殆尽。武汉会战期间,日军以27架飞机,分三队侵入长沙岳麓山上空,密集投弹四五十枚,学校精华付之一炬。日寇对中国高校的摧残破坏,实为中华文化的浩劫。为了从这场浩劫中抢救和保存我国文化教育的命脉,坚持抗战,东部地区的高校进行了历史上罕见的大迁移。1938年1月,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南迁昆明成立西南联合大学,拉开了中国高校内迁的大幕。截止1938年底,内迁高校可查考的约75所,占1938年底我国高校总数的77%;占抗战时期高校内迁总数124所(含私立高校)的60%。自抗战以来,“南昌高商”辗转搬迁,虽然图书仪器毁于靖安,设备、教具散失于迁徙途中,但全体师生员工自强不息,百折不饶,含辛茹苦,负笈兴学,使学校得以幸存,使江西的商业职业教育得以延续,使有志于商学的学子发奋图强成为抗战建国的栋梁之才。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历经风霜雨雪,在苦难中发芽的江财校训精神,这是中华民族不屈不饶的抗战精神。

回顾历史,特别是“抗战时期江财前辈的播迁图存”这段校史,江财人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心感悟,发自内心感受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艰辛和不易。大家表示,要铭记历史,努力学习,增强报效祖国的本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文/周洪、邱晓平、苑珺   图/罗庆辉   编辑/匡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