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开展"为官不为 为政不廉"整治 重点整治决策失误等突出问题

03.09.2014  00:23

  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9月2日南昌讯(记者 良保)9月2日,记者从南昌市纪委获悉,从9月至12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为官不为”、“为政不廉”问题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整治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决策失误、执行不力、监管缺位、庸懒无为、纪律松弛和“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11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力争把南昌建设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示范区、落实“两个责任”的先行区。

   重点整治决策失误等11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据了解,此次专项整治重点整治的11个方面突出问题为,一是决策失误。重点整治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对涉及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以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或专业性较强的决策事项,不按照规定程序和议事规则进行科学民主决策等问题。

  二是执行不力。重点整治领导干部对上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的事项不按规定和要求落实,不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监督责任等问题。

  三是监管缺位。重点整治领导干部对分管部门的工作情况了解不及时、不深入,工作监管不到位,对分管部门工作人员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失察失管等问题。

  四是推诿扯皮。重点整治职能部门和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凡事先应承,迟迟不落实,总找理由拖;各吹各号、各唱各调、互不配合,出现情况相互推脱;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取舍剪裁等问题。

  五是庸懒无为。重点整治机关工作人员思想上不求上进、精神不振,业务上能力不强、又不加强学习,工作上得过且过、出工不出力,办事不用心、工作不负责等问题。

  六是行为失范。重点整治服务窗口和单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对待群众态度生硬、作风粗暴,对应给群众办的事情推三阻四、久拖不决等问题。

  七是效率低下。重点整治服务窗口和单位办事程序繁琐、审批手续复杂,政策规定不透明、宣传解释不到位;在为人民服务工作中告知事项说半句留半句,让企业和群众来回跑等问题。

  八是纪律松弛。重点整治机关工作人员组织纪律涣散,工作纪律松弛,迟到早退、擅离岗位,工作时间打牌娱乐、上网购物、手机游戏、炒股等问题。

  九是顶风违纪。重点整治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规配备和使用公务用车,豪华装修、超面积使用办公场所,利用自建培训中心或单位食堂公款大吃大喝、休闲娱乐,公款送礼,公款旅游,超标准接待,违规发放津贴补贴,出入私人会所,以接待等为名修建楼堂馆所等问题。

  十是索拿卡要。重点整治违反机关作风效能建设规定,在行政审批和服务中故意刁难,设置障碍,吃拿卡要;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滥评比、滥培训,增加群众、企业和基层负担等问题。

  十一是权钱交易。重点整治违反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利用职权和职务便利,强迫管理服务对象、下属单位安排消费、报销费用,为亲属、朋友经商办企业、承揽工程、承包项目或从事中介活动谋取非法利益;借婚丧喜庆、年节敛财;领导干部子女“吃空饷”;暗箱操作、权力寻租,收回扣、拿红包,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等问题。

   为官不为”“为政不廉”的人和事将点名道姓曝光

  据悉,专项整治活动期间,市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向社会公布投诉电话和电子举报信箱,并组织部分市直单位“一把手”通过“南昌文明行风热线”向社会作出自查整改公开承诺,接受社会监督。各单位将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走访群众、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建议,特别是工作对象、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各县区将组织对所辖企业开展走访活动,查找、解决行政审批、行政执法、行政服务等方面影响企业发展环境问题。

  在整治过程中将点名道姓及时曝光“为官不为”、“为政不廉”的人和事。对整改阶段过后,各单位发现的问题,或是上级部门督查和媒体曝光的问题,除依纪依法从严对当事人予以处理外,还要实行“一案双查”,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

   社会评价排名靠后单位的领导将被问责

  此次专项整治活动将通过受理举报、随机抽查、重点检查、明察暗访,联合新闻媒体监督曝光等方式,集中一段时间开展督查,严肃查处一批典型案例,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严格按照《南昌市国家工作人员“为官不为”、“为政不廉”行为问责暂行办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并在集中查处一批损害企业利益、影响企业发展环境典型案件的基础上,南昌市专项整治办公室将适时组织对执法部门、窗口单位作风建设情况进行社会评价,对排名靠后、企业反映问题突出的单位的领导将严肃问责。集中整治活动结束前,市专项整治办还将对各县区、市直各单位建章立制、长效管理的情况进行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