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多数媒体仍将南京大屠杀淡化表述

14.12.2014  17:55

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隆重举行。这也是首个中国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当天,日本各大媒体网站也进行了一些初步报道,其中包括仪式的规模、规格、默哀时长、鸣响警报、放飞和平鸽,还有中方发布有关大屠杀网络影像资料、发放有关大屠杀的中小学生新教材、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将大屠杀登记为世界记忆遗产等情节和内容。《东京新闻》称,相关追悼仪式每年都有,此次规模之大、规格之高是罕见的。

日本方面最为关注的,还是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在仪式上的讲话。

时事通讯社网站的报道题为《南京事件国家哀悼日——中国主席强调“与日本友好”,表示坚决反对美化侵略》,报道称,习主席讲到“30万同胞惨遭杀戮”,同时强调“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世代友好下去”,表明了中国加强与日本合作交流的意愿。在强调“历史不容篡改”的基础上,习主席还表示“必须坚决反对和警惕罔顾侵略历史的态度以及美化战争的言论”。习主席还提到,“我们不应因一个民族中有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发起侵略战争就仇视这个民族,战争的罪责在少数军国主义分子而不在人民”,这“向日本国民传达了融和的信息”。

每日新闻》网站则认为,习主席讲话表达了中国领导层对日本修改宪法第九条的动向、对安倍晋三首相今后是否参拜靖国神社的担忧。同时,习主席的讲话中也传达出改善对日关系的期待。习主席此次发表有关抗日战争的演说已经是第三次了,此前,在卢沟桥事变77周年的7月7日、在“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9月3日,习主席都发表过讲话。

东京新闻》网站的报道题为《习主席牵制日本,出席首次国家哀悼日》。该报道“联想”到了一个月前的北京APEC会议。11月习近平与安倍晋三时隔将近三年在北京APEC会议上实现会谈,日中关系迈出了改善的一步,但中方鲜明地表达了在历史观问题上不妥协的姿态。

朝日新闻》网站题为《中国首次举行南京事件国家追悼日,习主席出席仪式》的消息称,习主席作为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出席了仪式,强烈批判了“事件”,也提到了中日两国有必要友好。该报道又称,习主席在讲话中再次提到中方认为“南京大屠杀”中有30万名死难者的立场,而在2010年公布的中日历史共同研究委员会报告中,日方主张“以20万为上限,4万人、2万人等各种推算”。中方今年2月确定 9月3日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明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计划与俄罗斯共同举行纪念仪式,强化了与国际社会合作的姿态”。

读卖新闻》网站消息则称,习主席讲话主张在“南京事件”中“30万同胞遭到杀戮”,还称“必须高度警惕、坚决反对一切罔顾侵略战争历史的态度,一切美化侵略战争性质的言论”。虽然11月中日首脑会谈在时隔近3年后得以实现,经济交流和对话重启,但是,明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方展现出了在历史观方面维持对日压力的姿态”。

同日,日本媒体还关注到,中国民间团体“中国民间对日赔偿要求联合会”本月上旬向日本驻中国大使馆递交了文书,要求日本向战争遇难者谢罪。

不过,对于中国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日本政府至今尚未正式表态。遍寻日本媒体,仅《东京新闻》网站在相关消息中间接提到一句:对于在大屠杀中死难者的具体数字,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称“有各种看法,尚未断定”。

据日本媒体此前的报道,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今年2月26日曾称:“为什么在战争结束69年后确定纪念日?不能说没有疑问,基本是中国的国内问题。”菅义伟还沿袭日本政府的既有论调称:“我们知道围绕事实存在各种各样的议论。其中,不能否定日本军进入南京城后,存在着杀害非战斗人员或掠夺行为。

从日本媒体的初步反应看来,日方实际上十分关注中国首次举办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活动。特别是在听取习主席的讲话时,心情可以说忐忑不安的。大多数媒体仍然将南京大屠杀淡化表述为“南京事件”,一些媒体仍在纠缠被屠杀中国人的具体数字,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的深层心理是:不愿彻底真诚地面对南京大屠杀这一客观事实,不愿切实负起历史责任。

在当日的媒体报道之外,安倍政府的姿态更应受到重视。12月1日,安倍晋三首相在外国新闻中心的党首讨论会上曾提到,(有关那场日本侵略战争责任等问题)应该交给历史学家去研究讨论,“如何使日本未来继续作为一个和平国家为世界作贡献,才是我等的责任”。相比于安倍第二次上台前后的表现,这番话看似有所收敛,但本质上还是没有多大变化。

在中国举行国家公祭仪式的同时,日本正在举行众议院选举,14日选举结果就将揭晓,日本主流媒体预测自民党胜面较大。如果执政党再次取得“压倒性胜利”,届时安倍在修宪扩军“将日本恢复成可以战争的国家”问题上的心态和举措将会有何变化,值得中国、亚洲和世界人民关注。

本报驻日本记者 张建墅《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