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昆高铁南昌至长沙段今日开通 江西区域经济左右逢源

16.09.2014  13:16

  以往江西人对外介绍省情时,常常会说自己有“区位优势”,但如果再问优势在哪里?可能多数人的回答是“地理位置”。16日,江西史上最快高铁——沪昆高铁南昌至长沙段的开通,从真正意义上诠释了“地理位置”的优势!西连成都、重庆长江上游经济圈,中居武汉、长沙“中三角”城市群,东接沪杭引领的长江下游经济圈,江西正位于这条横贯祖国大陆东西交通经济带的中心位置,搭乘时速超过300公里的动车,至上海、昆明不过三五个小时,5年内高铁节约的旅行时间成本将超过281.58亿元,一脉相连的三个经济圈,焕发出沿线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激情。

  高铁串起三个区域经济圈

  用经济的眼光来看,沪昆高铁在给大众“快捷”、“高效”概念的同时,还悄然将长江上游、中游、下游的三个经济区域更加紧密地连接起来。

  “摊开中国地图,视线沿横贯东西的沪昆高铁线游走,可以看到三个经济圈的联系呈现双通路交叉格局,更加立体化了。”华东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经济研究所所长查伟雄说,这三个经济圈分别是长江下游经济圈,包括上海、杭州、南京、合肥四个省级城市,构成四边形;长江中游经济圈包括武汉、长沙、南昌这三个省会城市,呈三角形布局;长江上游经济圈包括重庆、成都两个省级城市,一字展开。

  查伟雄认为,这样一来,各经济圈之间可以根据各自资源优势,优化产业布局,增强东部地区对中上游的辐射与带动效应。对江西区域经济而言,可将南昌作为增长极,一方面,通过加强与武汉、长沙的三角联系,融入“中三角”形成合力,又可借助高铁,密切与长江上、下游的联系,拓展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还可完善江西省区域内的交通体系,发挥南昌增长极的核心作用,辐射全省。

  “沪昆高铁串起了沿线中小城市,形成了一条贯穿长江上、中、下游的交通经济带。”查伟雄表示,江西是中部地区的劳动力和人才输出大省,交通运输压力巨大,沪昆高铁优化了江西区域的交通运输结构,不仅有效缓解东西沿线的运输压力,而且加大了南北向的连通性,大大缓解人们出行和劳动力跨区域流动运输压力。同时,在沪昆高铁的带动下,增加了江西区域内货物运输容量,以及江西与长三角、珠三角网络连通,江西省的交通区位优势得以进一步凸显,粮食、煤炭等大宗商品的运输能力得到大幅提高,为江西区域经济发展打开了新的空间。

  5年节约时间成本281亿元

  在交通运输领域,节约旅行时间的总价值是交通建设项目投资中最重要的决策参数。那么,能否用量化的指标,来体现沪昆高铁所减少的交通旅行时间成本?

  “武广高铁开通一年的客运量为2058万人次,平均每天发送旅客5.6万人次,以此为参照,通过机会成本计算法则,再以沪昆高铁沿线上海、浙江、江西、湖南、贵州、云南五个省市的人均GDP作为基础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可估算出未来5年内,沪昆高铁节约的交通运输旅行时间价值至少为281.58亿元。”江西交通运输业一位资深专家表示,公路、铁路、民航等交通形式,只有当节约旅行时间的总价值超过相应的总成本,该交通建设项目才是可行的。

   具体到江西,高铁还可节约江西区域内省会南昌与6个地级市(上饶、鹰潭、抚州、新余、宜春、萍乡)之间,以及地级市之间的旅行时间成本。测算数据显示,在高铁开通的5年内,节约的交通运输旅行时间价值从311.28亿元逐渐增加至807.8亿元。

  “从沪昆高铁沿线区域与江西省区域旅行时间价值对比可以看到,高铁对江西区域经济的影响将远高于沿线地区的平均值。这说明,正在从中部崛起的江西省,步入了高速发展的轨道,借助于沪昆高铁的开通,江西区域经济的竞争力也将大幅提升。”该专家说。

  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武广高铁开通后,利用高铁客运带来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湖南省已承接1600余项产业转移项目,其中138个项目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长沙打造成为工程机械、汽车产业、食品工业、材料工业四个千亿产业集群。

  沪昆高铁开通,江西区域经济大有可为。“高铁使得江西与相邻各区域的时空相对压缩,技术转移的时间与空间也相应打开,促进技术向江西区域转移、渗透,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等经济发达区域向江西区域的扩散,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南昌铁路局专家认为,借力高铁,江西可密切与沪昆沿线交通经济带与区域内、外的经济联系,促进区域分工协作,有效承接来自长珠闽三角区域、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的产业转移,借鉴这些发达地区成熟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实现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型。

  百年沪昆“凤凰涅槃”,随着这条交通经济带的基础措施逐渐完善,沿线人才、资金、技术、信息不断吸附,沪昆高铁将承接过去、现在与未来,见证赣鄱大地“中部崛起”的荣光。

  沪昆高铁南昌至长沙段开通

  北京交通大学曾研究沪昆高铁对江西区域经济影响的课题。专家认为,从投资拉动效应看,沪昆高铁在江西省境内线路长约545.5公里,概算投资总额约622亿元,以投资乘数为5计算,有可能增加江西区域国民收入3110亿元。

  沿线GDP增长20%

  沪昆高铁穿越了江西11个地级市中的7个,构成了一条经济实力雄厚、辐射能力极强的经济轴线。据初步测算,沪昆高铁的建设与运营,未来可使沿线交通经济带地区GDP增长率提高20%左右。

  可提供约30万个就业岗位

  根据已运营的京沪高铁经验,每修建一公里铁路需要劳动力600人左右,沪昆高铁江西段500多公里,投资额600多亿,按相应口径测算,可提供约30万个就业岗位。

  年输送旅客可达1.2亿人次

  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沪昆高铁设计能力远景单向年输送旅客6000万人次,双向则输送1.2亿人次。

  ■信息日报记者袁辉翔/文

  开通高铁让江西左右逢源

  高铁,长久以来一直是江西人“眼中的花、心中的疤”,这是一个江西人不愿意触及的话题。

  2009年12月,湖南、湖北开通高铁;2010年2月,河南开通高铁;2011年6月,安徽开通高铁......

  每每听到隔壁省份开通高铁时,江西人只有当看客的份。在网络上,经常有“环江西高铁”的玩笑话。近几年,网络上经常可以看到“江西为什么会相对落后,大家说说原因!”这样的帖子,种种原因中有一条是很多人都认同的“铁路瓶颈”导致江西落后。南昌高新区管委会招商局一位招商工作人员曾无奈地告诉记者:“我们出去招商的时候,经常是对方张嘴第一句话就问,‘你们那儿有高铁吗’?

  江西在唐代、宋代一直是全国经济最富庶地区之一,清代以后由于水路交通的没落及铁路交通的崛起,江西经济开始走下坡路。

  曾记否,上世纪90年代,江西的大动脉只有东西向的浙赣铁路,到北京和珠三角都需转道其他省份才能抵达?

  9月16日,高铁正式在江西开通,南昌从一个被高铁遗忘的城市正式编入全国高铁版图,江西也从不东不西瞬间变为高铁连通北京、广州、深圳、长沙、西安、郑州的左右逢源的城市,几个月以后还将与上海、杭州、济南、南京全面牵手! (记者左阳天/文)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
线上线下双向发力 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
 江南都市报讯 邓津龙、全媒体记者曹章保报道:为全上饶之窗
光伏建筑一体化产业对接会举行
  (记者游静 实习生李少如)6月29日,上饶之窗
江西最大集装箱码头通过验收
  (记者林雍)6月28日,记者从省港口集团获悉,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