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九一体化发展明确“四大定位” 力争2020年GDP占全省比重四成

30.09.2014  00:27

  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9月29日南昌讯(记者 良保 实习生 刘振)9月29日,江西省发改委对外公布《昌九一体化发展规划(2013—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了昌九一体化发展的“四大定位”,着力构建“一纵两横”战略格局,共建生态“双肺”,并明确发展目标为:昌九地区GDP占全省比重到2015年达到36%以上、2017年达到38%、2020年达到40%以上。


江西省发改委召开《昌九一体化发展规划(2013—2020年)》新闻发布会。


昌九一体化总体空间布局图

  战略定位

  昌九一体化发展“四大定位

  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办公室副主任赖南京介绍,《规划》提出,将着眼于带动全省发展升级、共建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以及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昌九一体化发展的“四大定位”:全省发展升级引领区、中部地区崛起重要增长极、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重要支点、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先行区。

  全省发展升级引领区。加快昌九一体化发展进程,合力推进产业升级、开放升级、创新升级、区域升级,共同提升产业综合实力、开放合作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坚持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展,关键是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之路,引领带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全省发展升级。

  中部地区崛起重要增长极。推进昌九产业协同联动发展,提升集群集约发展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不断增强综合经济实力,成为中部地区最具发展活力和增长潜力的区域之一。

  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重要支点。发挥昌九连接长江上下游的区位优势,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主动参与国内国际分工,打造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建设长江经济带开放合作重大平台。深化与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的融合互动,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一极。

  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先行区。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推动昌九改革走在全省前列,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全省深化改革发挥示范作用。

  空间布局

  构建“一纵两横”战略格局 共建生态“双肺

  “《昌九一体化发展规划(2013—2020年)》提出,将着力构建‘一纵两横’战略格局,培育两个都市区,打造两大战略支点,共建生态‘双肺’。”赖南京说。

  据了解,“一纵两横”战略格局,即:沿京九铁路纵向发展轴、沿长江通道横向发展轴和沿沪昆通道横向发展轴,形成“”字型发展格局。

  两个都市区,即:南昌都市区、九江都市区,通过加快建设昌九都市区,带动区域整体竞争力提升。两大战略支点,即:南昌临空经济区和共青先导区,通过打造昌九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支点,促进昌九相向发展;同时,着眼于打造我省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战略平台,提出在南昌和九江相向融合发展地区,规划研究设立国家级昌九新区。

  而生态“双肺”,即:依托自然生态优势,在昌九东部建设以鄱阳湖水体及湿地为主的生态“蓝肺”,西部建设以山地森林为主的生态“绿肺”,共同构建昌九生态屏障。

  发展目标

  昌九地区GDP占全省比重到2020年达到40%以上

  赖南京说,《规划》提出,将按照“做强南昌、做大九江、昌九一体、龙头昂起”的总体要求,为充分体现昌九一体化“1+1>2”效应,规划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设置了14个主要指标,并分别提出了2015年、2017年和2020年三个阶段的发展目标。

  其中到2015年,交通等一体化重大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完成通信和金融同城化,重点领域公共服务一体化深入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和互补对接取得重大进展,昌九城市群面貌明显改观,带动全省发展升级的龙头作用开始显现。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达到36%以上,城镇化率达到62.5%。

  到2017年,交通等一体化重大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公共服务一体化完成,优势产业集群基本形成,生态环境更加宜居优美,昌九同城效应显现,带动全省发展升级的龙头作用进一步增强,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江经济带的地位明显提升。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达到38%,城镇化率达到65%。

  到2020年,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构建,先进高效的生态产业集群、生态宜居的新型城市群基本形成,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完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达到40%,城镇化率达到68%,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长江经济带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群,为全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发挥示范作用。

  主要任务

  大力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互补、生态同建共治等

  《规划》明确,将按照“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产业互补对接”的总方向,以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本质内涵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确定了6个方面的主要任务。

  一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大力提升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水平,构建网络完善、高效便捷的一体化基础设施体系。

  二是产业互补对接。遵循现代产业发展和分工规律,加强昌九产业统筹布局和分工协作,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促进产业集群集约和创新驱动发展,构建具有国内比较优势的产业基地,加快形成现代产业体系。

  三是城镇发展联动协作。按照新型城镇化的要求,构建层次分明、分工合理的昌九城镇协调发展格局。强化昌九、沿江和沪昆等重点轴线的沟通和联动功能,促进轴线城镇联动发展。以昌九城镇群辐射带动鄱阳湖生态城市群发展,共同参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江经济带建设。

  四是公共服务合作共享。统筹科技、教育、文体、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资源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合理配置,加快建立公共服务资源共建共享体制机制,推动公共服务区域合作,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五是生态环境同建共治。合力构筑生态屏障,加强区域生态共建共保、环境共治共管,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六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与合作,积极创新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为昌九一体化发展提供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