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书陈社员带头拆旧建新 昔日落后梅江村建成别墅式新村

08.06.2015  00:38


高安市石脑镇梅江村拆旧建新,一栋栋三层洋房建起来。(记者陶望平 摄)

  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6月7日高安讯(记者 陶望平)高安市石脑镇石脑村梅江自然村20年没建一栋新房,村民们盼建新房可却没地可建。村支书陈社员带头先拆掉自家旧房子,最后建新房,赢得了村民们的理解和支持。记者日前实地探访梅江村,看到已建成179栋别墅,余下的别墅正在加紧建设中,昔日落后的旧村庄已经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别墅式新村。

   房屋破旧 村民盼建房却没地可建

  梅江自然村是一个有着305户人家的大村庄,距离石脑集镇和320国道仅一里路,人均耕地不足半亩。受可建地严重匮乏、地势低洼易受洪涝等因素影响,至2013年,该村20年来没有一户村民在本地建新房。


昔日低矮破旧的梅江老村庄。

  身居低矮老旧的房屋,村民们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日益迫切。

  村民陈建德家住的是上世纪70年代建的房子,一家四口蜗居在一间只有20多平米的房间。“房间里放着两张床,我们老两口睡一张,两个儿子睡一张。尤其是儿子长大了,睡在一起真是不方便。

  2013年春节,在赣州工作的大儿子陈文星满心欢喜地带着女朋友回家过年,陈建德夫妇既高兴又发愁,愁的是晚上怎么住?无奈之下,陈建德只好让儿子带着女朋友到高安城区去住宾馆。翌日,只见儿子哭丧着脸回到家,原来女朋友看到他家这般糟糕的居住条件,提出分手一个人回家去了。看着儿子伤心失落的样子,陈建德也难过得掉下了眼泪。

  “我们做梦都想着要建房。”梅江自然村村支书陈社员说,村里200多户村民都想建房,可村里根本没有这么多宅基地,200多幢房屋如果建在耕地上的话,需要占用起码150亩耕地,这不符合国家政策。

   村支书带头拆旧建新 昔日落后旧村建成别墅式新村

  如何彻底解决村民的住房问题,摆在了高安市及石脑镇领导面前。2013年6月25日晚上,高安市委书记聂智胜带领城建、国土、民政等相关部门的一把手,走进梅江自然村,和村民围坐在一起,共同商量探讨村民建新房的解决之道。

  经过商议,村民们大多同意拆旧建新这个法子,即拆掉村民的旧房子,统一高标准规划建设新房。

  为了有力地推进拆旧建新,村支书陈社员、村治保主任陈永明、梅一村小组组长陈太平、梅二村小组组长陈建德、梅三村小组组长陈冬生等5名村组干部组成新村建设筹委会,义务负责协调旧房拆迁、新村规划建设等各项工作。

  在首次筹委会成员会上,陈社员便带头作出三条公开承诺:作为筹委会成员,不补偿一分钱工钱,不参与任何一项工程,第一个拆旧房最后建新房。

  旧房、厨房、牛栏房,伴随着各种私搭乱建,整个梅江村房屋性质很复杂。如何拆,先拆谁家的房子,这考量着村干部的智慧。村支书陈社员等村干部以身作则,决定按照村支书、村干部、村干部亲属、普通群众的先后顺序拆房,且倒过来优先安排普通群众建新房。

  说得漂亮,不如干的实在。陈社员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陈社员家有四兄弟,在家排行老二,大嫂早年因难产去世,大哥已年近六旬膝下无子无女,一人守着村里的老房子度日。“你让我拆房,可我没那能耐建房,也不想操那份闲心,你总不能让我睡大街上吧?”见大哥抛出难题,陈社员二话没说,来不及与妻儿商量,就做主把大哥的家当运到集镇上,让大哥住进自己家。

  做通大哥的工作后,陈社员又陆续上门做本家族的工作,挨家挨户,不分昼夜。“你放着家里的事不管,去操这闲心,得罪村里人,这吃力不讨好,值得吗?”看着陈社员憔悴的面庞,心疼的妻子忍不住抱怨。“我是村干部,只要我们问心无愧把新村建好了,让大家住上新房,过上好日子,吃亏我也认了!”陈社员简短而坚定的回答,让妻子也软下来。

  “村干部带头先拆后建,让我们老百姓对旧村改造吃了颗定心丸,有这样的村干部为我们办实事,我们没有理由不支持不配合,”村民陈广恒向记者说道。


梅江村已建成179栋三层新房,余下的正加紧建设中。

  在陈社员等村干部的带领下,短短的两年时间里,415栋旧房子拆得所剩无几,按规划新建248栋别墅式三层洋房,目前已建好179栋,剩余的将争取于今年年底全部建成,预计全村旧村改造完成后可节约16亩土地。

  记者走进梅江村,看到一排排风格统一的别墅式三层洋房整齐划一,已经住进新房的村民脸上洋溢着舒心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