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江村的蜕变

07.06.2015  20:59

因宅基地严重匮乏,高安市石脑镇梅江自然村近20年没有建过一栋新房,村庄破旧不堪,百姓怨言冲天;两年前,梅江村创造性提出“一户一宅统一建新房”原则,将旧村改造与集约用地巧妙地统一起来,干部带头干、用心干、无私干。如今,200多栋徽派风格的双拼别墅在梅江村拔地而起,昔日的问题村正变身为干群和谐的美丽乡村。请听江西台记者柯一航的报道:
因为村里宅基地不够,近20年来,高安市石脑镇严控土地用地,不允许村民私自建房,石脑村梅江自然村300多户村民没有在本地一个建过新房。看着一个个低矮破旧的房屋,望着一张张村民见到干部就像见到仇人似的面孔,石脑镇石脑村支书陈社员感觉很惭愧,觉得应该想办法,顺应村民改善住房的要求。
(录音)“哪怕跳到海里面我也要跳下去,你不做的话,你这个书记当不了,连老百姓的实际问题都没解决。
2013年11月,陈支书向村民说起盖房的事,并提出“统一规划”和坚持“一户一宅”的原则,村民们立刻炸开了锅。“二十年没动静,现在说建房子,是不是骗人的?”“万一把我的房子拆了,政府不给力,新房子做不成,到时无家可归怎么办?”“凭什么把自己家的宅基地让给别人?”……面对村民的质疑和顾虑,陈支书二话没说先把自家的房子拆了,接着,石脑村治保主任、梅江自然村三个小组长也主动拆房。其中,村第二组小组长陈观德没有地方住,跑到几里之外的亲戚家住。
(录音)“(住了多久?)大概两年,在那里过了两个春节。现在还没有回来。”
村干部最先拆和最后建的行为感染了村民,许多人纷纷主动拆起自家的房屋。可是部分老人家反映,在外面租房子住,家里的寿材不能带过去,村里二话不说筹集2万多元资金,建成一座临时用房帮村民存放物品。还有部分村民确实存在经济困难,像村民陈桂元、金辉秀夫妻,女儿都嫁到外地,想到拆房后,自己无处可去,夫妻俩都有点抵触情绪。但是村干部的真心帮助感染了他们:
(录音)“当时说要拆房子,我说拆房子可以,我没有地方住,他说我可以给你安排到学校里面去住,我说到那里要钱租房子,他说不用你出钱,他会给我解决。
干部的真心和真情,换来了村民的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短短的两年时间里,梅江村400多栋旧房全部拆掉,按照规划兴建248栋新房,目前已建好179栋,并将于今年年底前全部建成。如今,一栋栋徽派风格的双拼别墅拔地而起,一条条笔直干净的水泥路直通家门口,走进村里,仿佛置身于城市的一个高档住宅小区。村民们一算,住房变漂亮变舒适了,村里还节约了16亩。现在,无论是盖房上梁,还是红白喜事,村民第一个要请的人就是村干部。
梅江自然村面貌的变化,引来周边村子的羡慕和效仿,目前,石脑镇又有5个自然村申请旧村改造。高安市也在全市推广梅江自然村的经验。石脑镇党委书记陈钰:
(录音)“还是党员干部的敢担当,如果你不敢担当的话,你就不敢去碰它,如果你在老百姓心目中没有威信、没有地位的话,老百姓也不会相信你,你再去做也做不了。所以,我们党员干部在群众要有公信力、战斗力、凝聚力,只有这三点,老百姓才会跟你走。

记者手记:每个老百姓都渴望舒适的居住条件,高安市梅江自然村在原地拆旧建新的做法,不仅提高了村民的居住幸福指数,还节约用地16亩。 辛勤工作在旧村改造第一线的石脑村支书陈社员用两句话概括它的成功经验:“能够带头吃亏”、“ 坐到老百姓的位置上想问题、帮助他”。的确,正是村干部不计得失,最先拆和最后建,才让老百姓对旧村改造吃了颗定心丸;正是村里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真心实意为群众解难,才形成拆旧建新的强大动力。由此可见,只要干部敢担当,哪怕是十年,二十年积累的难题都能迎刃而解,而透过梅江自然村旧村改造的做法,我们也看到,建设美丽乡村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