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晶晶:湘潭医疗改革源于问题倒逼

18.05.2015  17:10

  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湘潭市本级医保基金支出一直高位运行。2012年,市本级医保基金统筹可支配收入4.15亿元,支出4.88亿元;2013年,市本级医保基金统筹可支配收入4.54亿元,支出5.4亿元;2014年,市本级医保基金统筹可支配收入5.38亿元,支出5.9亿元。(5月17日红网)

  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市,湖南湘潭为啥要率先启动这项"剪不断理还乱"的医保支付制度改革?这岂不是自找麻烦。如果出了问题,或许将引发更多矛盾。其实对于今天的每一项改革来说,都不再是"站着摘果子"那么简单了,好摘的果子都摘得差不多了,剩下的不仅要"跳起摸高",甚至还要想办法"架梯搭桥",才能摘得到。因此审视湖南湘潭的医改,不得不从问题倒逼说起。

  从国家层面而言,近年来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可谓是民生焦点。"健康是群众的基本需求,我们要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打造健康中国",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曾提出,要加快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在100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也就是说地方公立医院不改不行,在中央顶层设计之下,湖南湘潭医疗改革迈开了步伐。

  在2015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再次批示:"要用改革的办法在破除以药养医、完善医保支付制度、发展社会办医、开展分级诊疗等方面迈出更大步伐。"从这个意义而言,湖南湘潭医疗改革无疑是一种政策倒逼。

  从地方医保基金运转情况而言,现实形势不容乐观。2012年以来湖南湘潭市本级医保基金支出一直高位运行。2012年,市本级医保基金统筹可支配收入4.15亿元,支出4.88亿元;2013年,收入4.54亿元,支出5.4亿元;2014年,收入5.38亿元,支出5.9亿元。由于湖南湘潭本身属于老工业城市,在新一轮的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负担重,包袱多,尤其是困难企业、破产企业和改制企业较多,这就助涨了医保基金的高位运行风险。如果不及时破题,对下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社会稳定,都是一个潜在隐患。首先从医改着手,这是一种现实倒逼。

  从医疗现状而言,医疗保险报销如同一块"唐僧肉",各大医院都在肆无忌惮的啃食。由于绝大多数患者不懂医,要做什么检查只能任由医生"牵着鼻子走",自己基本无法自主判断。这就为医院和医生提供了巨大的操作空间,一个简单的感冒,只要你去医院检查,就会搞一个"全套",输液打针吃药,令人苦不堪言。要是你有医疗保险,要是你不幸住院,那各种检查应有尽有,各种费用就会如影随形。无论是从群众支出,还是医保基金来说,启动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成为了一种当务之急。

  其实中国的改革大多源于问题倒逼。毕竟改革是一个全新的探索过程,无章可循。唯有以问题为导向,从现实出发,进行反复尝试,不断总结提升,从点到面的不断推进,才能最终形成一种强大的改革推力。湖南湘潭医改说明,全面深化改革不能等靠要,必须聚焦现实问题,才可能赢得改革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