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宁:像爱护眼睛一样保护好生态

16.08.2015  18:07

在全力推进绿色崛起,打造生态文明的江西样板进程中,武宁县,这个中国最美小城,像珍爱自己生命一样保护好自然生态,高起点、高标准进行生态建设,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促进工业、农业、第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出一条绿色、低碳、环保的发展之路。从今天开始我们播出系列录音报道《生态文明建设的武宁实践》,请听第一篇《像爱护眼睛一样保护好生态》。由江西台记者李俊采写。
8月15号清晨,武宁县生态林场914分场的护林员袁应友像往常一样,拿着砍柴刀,带着一条狗走上了旁边的一座山头,一路上,袁应友仔细检查山林里有没有火种以及有没有人盗伐林木的痕迹。(出录音)
上午一次,下午有时候去两次,跟山上有些情况定的,主要是看有没有人盗伐了,人来来往往的防火了。
从2014年开始停止采伐国有林,袁应友就由过去的伐木工”变成了“护林员”。(出录音)
以前我们是以采伐,经营为主,一个月一个人几十方木头,一个立方米才几十块钱。我现在从事林业管理,现在养护工资全部是财政拨款,现在我们一年能拿到4万左右。比以前好多了。
林区里,许多像袁应友一样的“伐木工”变成了“护林员”,林区外,“禁伐20年,呵护原生态”的大型宣传牌在武宁县路口随处可见。为了守住一方青山,武宁县全面实行封山育林,采伐指标由过去每年5万立方米逐年减少到2014年禁伐国有林,2015年全面实行森林资源禁伐,目前,全县封山育林140万亩,生态公益林管护128.57万亩。
山水武宁,在护住一方青山的同时,大力保护一湖清水。站在县城湖滨路边眺望庐山西海,近处水天辉映,远处青山逶迤,宽阔的水面有如明镜一般。但渔民卢应玉告诉记者,几年前的西海水面却是另外一幅景象,湖面上被渔民用网箱养鱼切成了一块块,有如“迷魂阵”一般。从2008年开始,武宁县用了三年时间,投入资金近千万元,共清理网箱2万5千多箱。卢应玉家的200多个网箱也按政府要求进行了清理。(出录音)
当时05年开始养殖网箱的,08年就清理了,网箱是不可能了,以后会发展这个水域,成立一个公司,来人放天养。
今年底武宁县还将完成345座库湾养殖清理工作。好山好水源自于大自然的恩赐,好生态更得益于武宁人的呵护,在城区、工业园区和农村一项项最严格的措施正保护着武宁优美的生态,武宁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朱必香:(出录音)
始终坚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像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生态。在城区,全面改造完善污水管网,实施雨污分流,把污水处理率提高到95%以上。在园区,坚决不引进有污染的企业,凡是环保不达标的企业一律关停整改,2011年以来,先后关停了47家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在农村,实现农村清洁工程全面覆盖。
如今,武宁的山更绿、水更青、全方位的保护,使武宁的森林覆盖达到72.1%,国家一级的清新空气与全省第一的纯净水质,成为“水中大熊猫”桃花水母的栖息家园。武宁,2013年生态建设全省第一名,2014年列入首届江西生态文明建设十佳县。

江西台短评:绿色生态发展让崛起提速
日行百岛迷宫,夜游梦幻水城。武宁因山美、水美、城美被誉为“最值得向世界推介的50个中国最美小城”。初到武宁的人,会被武宁天蓝、水碧、山青、地绿的自然生态所陶醉,感叹上天对武宁如此的眷顾。而了解武宁的人,则会被武宁人保护生态的力度所折服。无论是封山育林、清水养鱼、工业园区“零排放”、新农村建设,还是生态景区、生态城镇建设都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也带来了经济更高品质的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这些天然依附于生态环境的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绿色光电、生物制药等工业项目也纷纷落户武宁。一串亮丽的数字说明了一切。2014年,武宁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0亿元,四年增长7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17元,四年增长87.8%。今年1—6月,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9.94亿元,增长17.6%。
武宁的发展实践证明,呵护好良好的生态,坚持走绿色崛起的道路,不仅不会影响经济发展,而且有利于发展升级,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实现人民幸福指数的大幅度提升。这让我们更加坚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让江西崛起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