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无言 精神不朽 江西人民为抗战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30.08.2015  11:16

  江西日报记者 齐美煜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前夕,记者来到位于南昌市西湖区友竹路的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

  陈列馆内一幅名为《八千人歌咏大游行》的巨大油画引人注目。画中,一名男子站在卡车篷顶,慷慨激昂地挥动着指挥棒;马路两旁的群众人山人海,有人伴随歌声旋律挥舞着拳头,有人摇摆手中的旗帜和印有“保我中华”字样的横幅。场面恢弘,令人仿佛置身于那个烽火连天、救亡图存的年代。

  八千人歌咏大游行缘何而来?由谁促成?

  时光倒推至77年前。为使歌咏利器更好地活跃团结抗战的氛围,动员民众积极抗日,1938年2月26日,在江西省青年服务团第一大队的倡议下,由江西省音乐教育委员会、新四军战地服务团等联合发起组织的南昌抗战歌咏协会,在南昌湖滨公园(今八一公园)音乐堂成立,3000名歌手、5000名听众举行抗日歌咏大合唱。会后,音乐家何士德站在卡车上指挥8000人歌咏大游行,“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歌声响彻云霄。何士德时任江西青年服务团一大队大队长。江西青年服务团共有团员1200余人,分11个大队。他们分赴全省各地,采取话剧、街头剧、地方剧、歌咏等形式宣传抗日。


  当年在江西,像青年服务团这样的抗日救亡团体不胜枚举。蒙国难,群愤起。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抗日烽火从东北燃烧到平津以至江南大地。在省会南昌和全省其他地方,涌现出了江西省各界民众抗敌后援会、妇声社、乡抗团、中国工业合作协会东南办事处等一大批抗日救亡团体。在中国共产党抗战政策的影响下,各团体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救亡运动:妇声社带动南昌四五百名妇女,从1938年2月开始为前方抗日将士日夜赶制军需品,一年来,制作了军用急救包17000余个、军衣15500余套、军用棉被600余床、军鞋1000余双;乡抗团一大队与江西青年服务团三大队大力推动九江各阶层人民投入救亡运动,在黄老门读书的60余名学生自动举办“抗日训练班”,开展抗日宣传……这些抗日救亡团体在赣鄱大地上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救亡运动,唤起民众觉醒,全省各地翻腾着抗日救亡的怒涛。

  抗日战争期间,作为全国正面战场重要作战区域之一的江西,在打击牵制敌军、征兵入伍、军粮供给等方面,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全国20余次大型会战中,以江西为直接战场的会战包括武汉会战、南昌会战、上高会战和赣东(浙赣)会战。其中,武汉会战的万家岭大捷和上高会战获得了中国抗战正面战场少有的重大胜利。在这些会战中,中国军队都得到了江西人民的鼎力支持。被誉为“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战”的上高会战,其胜利也离不开广大民众的誓死报国。他们英勇支前,冒着枪林弹雨,连绵不断的运输队源源不断地把粮食、弹药送到火线阵地;担架队的乡亲们把受伤的将士抬下火线送至后方医疗。仗打到哪儿,运输队和担架队就跟到哪儿。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抗战期间,江西民众大都认为,应征入伍、出征杀敌乃是应尽义务,因而应征入伍人数经常超过所配赋应征的兵额。据统计,在抗战8年中,江西应征入伍的人数达1037880人,占整个蒋管区动员应征人数的7.5%。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
线上线下双向发力 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
 江南都市报讯 邓津龙、全媒体记者曹章保报道:为全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