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崛起的“兴赣线”

10.12.2014  10:43

  江西日报记者 黄 颖 林 雍 刘芝毅

  南昌—杭州。一对省会城市在这个冬天携手相拥。

  中三角—长三角。两个全国重要的经济圈穿越千里共享时代盛宴。

  12月10日,沪昆高铁南昌至杭州段建成通车,使杭州、南昌和长沙三座省会城市大大缩短了时空距离。这是我省首条运营时速达350公里的高铁,线路穿越江西7个设区市,途经南昌西、进贤南、抚州东、鹰潭北、弋阳、上饶、玉山南等11个站点。

  从隔山远眺,到山水相连;从各自为战,到协同发展。沪昆高铁杭长段的建成通车,在深刻改变着人们时空观念的同时,必将给我省经济注入强劲的发展动力。

  高铁列车飞驰在赣鄱大地。沪昆高铁江西段的全线贯通,必将给我省经济注入强劲的发展动力。本报记者 林 君摄

   时空新格局:变“不东不西”为“承东启西”构建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

  这是一次迟来却依旧甜蜜的牵手。

  时速350公里,与风竞速,陆地飞行。在沪昆高铁的风驰电掣中,杭州、南昌、长沙驶入了“同城时代”。

  这条高铁线的开通,使得南昌至杭州最短铁路旅行时间由现在5小时压缩至2.5小时,南昌至上海、南京、宁波等城市间的铁路旅行时间缩短至4小时,极大地降低出行时间成本,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将通过高铁在区域间频繁流动。

  高铁,是江西人民的梦,也曾是心中的隐痛。

  过去,江西作为内陆省份,“不东不西”的尴尬地位被视为“高铁环绕省”,在周边省会城市中,江西高铁姗姗来迟。

  现在,无论是经商、求学、旅行还是出差,老区人民喜悦的目光中饱含着对美好未来的希望。因为有了高铁,人们再谈到南昌距杭州有多远时,已经不再说有600多公里,而是用2.5个小时车程取代。

  江西老表急切盼望的背后,除了便捷交通方式给工作生活带来的便利,更有对高铁通车重构区域经济版图带来的憧憬。

  “沪昆高铁东线的开通,不仅让江西全面融入全国‘四纵四横’的高铁网,还将发挥‘扁担效应’,它像一根扁担,挑起了江西的东西两头,让我省东西两扇大门齐开,东西‘两翼’齐飞,形成促进东西部区域经济共进、协作共赢的‘黄金走廊 ’。”南昌铁路局党委副书记万军说。

  沪昆高铁南杭段开通运营后,广州、长沙、怀化、南宁与沪宁杭间29对高铁动车将驰骋赣鄱大地,“高铁经济版图”升级扩容,使江西等内陆省份有了便捷的出海通道。江西作为长三角、珠三角和海西经济区的腹地,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向内陆地区的“过渡带”,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借势高铁,江西的“东大门”上饶将加速掉头向东,从“内陆腹地”变成了“门户城市”,成为对接东南沿海地区的“桥头堡”。“西大门”萍乡将快速向西,融入“长株潭”经济圈,打造“赣湘开发合作试验区”,加速中部崛起。

  借势高铁,“中三角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串在一起抱团发展。两大经济圈,一个是中国第一大经济区,璀璨夺目,领航中国经济巨轮的前行;一个具有无限潜力,正渐入佳境,有望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两大经济圈的互融互通、良性互动、无缝对接将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

  高铁将改写上饶的历史,沪昆高铁南杭段的开通,与明年通车的合福高铁,使上饶成为全国唯一的两条高铁十字交会的设区市,预计每天经过上饶的高铁动车有100多对,将成为赣浙闽皖四省交界的交通枢纽,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历史性的重大机遇。

  沪昆高铁杭长段的建成通车,把江西曾经“不东不西”的尴尬,转化为承东启西、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

  沪昆高铁这“一横”,成为江西区域发展新格局画龙点睛的一笔。

   经济新引擎:搭上“高速经济”列车重构经济新版图

  这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

  江西经济发展滞后,与周边省份相比,经济总量处于谷底。全年GDP总量,比不上沿海发达地区一个设区市,即使在中部六省也排名靠后。

  交通兴则经济兴。沪昆高铁江西段的通车像一条“导火索”,将引爆沿线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的热潮,将带动江西搭上“高速经济”列车,带动江西经济实现低谷跨越、迎头赶上的梦想。

  沪昆高铁融入全国高铁网,直接改写中部沿线的“经济版图”,新的经济增长极呼之欲出。

  ——向东,对接“长三角”和海西经济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梯度转移,吸纳资金、技术、人才和产业。

  ——向西,江西的触角深入中部和西南地区。两个月前,赣湘黔滇行政首长在广州会晤,并共同见证了《赣湘黔滇四省关于共同打造沪昆高铁经济走廊框架协议》的签署。

  根据协议,赣湘黔滇四省将加强四省区域规划的协调,发挥高铁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沿线重大基础设施的对接,共同打造沪昆高铁沿线产业带,促进沿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拥抱高铁时代,江西的吸引力在不断增强。

  ——不久前,上饶玉山(宁波)项目对接会在浙江宁波举行,10个亿元以上项目成功签约,签约总额达70.8亿元。10个亿元项目缘何牵手玉山?客商们的回答很实在:“高铁通了,交通方便了。”

  ——高安以其到省会南昌只有15分钟车程的优势,得到投资者青睐。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投下50亿元巨资,打造清洁工业燃气供应基地,中汽零集团公司投资26.5亿元,在高安建设汽车零配件物流集散基地。

  拥抱高铁时代,江西各地抢抓高铁机遇,打好高铁牌,积极应对。

  在上饶,面对千载难逢的机遇,在全市范围开展“迎接高铁时代,我们准备好了吗?”大讨论,该市规划建设高铁经济试验区,试验区分核心区、拓展区、辐射区,规划期限为2014年-2025年。并抓紧修订城市规划、中心城区总体规划、城市特色风貌规划等编制规划。

  因为同时拥有2个世界自然遗产地,2个国家级5A景区,2个世界地质公园。上饶市坚持把旅游业作为第一位产业来抓,作为“绿色崛起”的先锋产业来打造,将自己定位于“上海的近郊区”、“海西的后花园”。着力建设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国内重要的旅游节点城市和江西主要的旅游集散地,力争使旅游业成为上饶第一窗口、第一名片、第一品牌。

  在玉山,借力高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有20家企业因产能过剩和生产工艺落后被淘汰。首届中式台球世界锦标赛也将于2015年1月落户玉山。由于出产制作台球桌使用的青石板材,玉山县力争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台球文化城。

  在新余,该市依托高铁,紧紧抓住高铁开建带来市场需求,提升钢铁、新材料等传统支柱产业,另一方面加快发展光电信息、装备制造、新兴陶瓷等新兴产业,进一步优化了工业结构。

  …………

  行走在高铁沿线,一个个新区正在拔地而起,到处是火热的建设场面,处处充满了旺盛的生机与活力。江西的经济发展,正因为沪昆高铁杭长段的开通迈入一个更加广阔的新境界。

   交通新动脉:构建“五纵五横”铁路网形成立体大交通格局

  这是一条贯通东西、沟通未来的交通新动脉。

  像一道白色的闪电,这条有着“陆地航班”之称的CRH380A高速动车横贯东西,在红土地上纵情飞驰。

  这是几代铁路人的梦想。从0到545公里,从项目获批到开工建设,再到全线通车,5年多艰辛付出,终于让高铁梦今朝梦圆。

  岁月无言,沧桑行过。一段历久弥新的高铁筑梦之旅的背后不仅让我们见证了江西奇迹,它还蕴含着江西精神、江西力量。曾几何时,铁路在客货运输中占有绝对优势地位,然而伴随高速公路、航空的快速发展,昔日的“铁老大”路网建设步伐滞后于运输需求增长,铁路运能“瓶颈”制约愈发凸现。

  面对旺盛的客运需求,面对货运不畅的压力,面对一双双期盼的眼神,江西铁路怎么办?回答只有一个——迎头赶上!由此,我省拉开新一轮快速铁路网的建设大幕:

  ——2010年6月,昌九城际铁路建成通车;

  ——2013年8月26日,向莆铁路建成通车;

  ——2013年12月29日,九景衢铁路、武九客专江西段开工建设;

  ——2014年12月10日,杭长高铁建成通车。

  伴随着昌九城际铁路、向莆铁路、沪昆铁路的相继开通运营,目前,我省已建、在建和计划建设的高铁项目有7个,全省铁路运营里程已达3465公里,在全国排名第17位。

  省发改委铁路建设办公室负责人表示,到“十二五”末,江西力争每年建成两条铁路,投资开工两条。年内,还将新开工昌吉赣客专,赣深客专、鹰梅铁路、合安九客专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首条高铁开通,江西有7个城市迈入高铁时代,未来江西有更多市民可乘坐高铁出行。“十二五”后三年,江西铁路建设“主攻北上南下”,即以打通南北快速通道为重点。

  北上,湖北方向主攻武九客专,打通与武汉的通道,通过京广高铁进京。安徽方向主攻池九客专(合九客专),打通与合肥、南京的通道,通过合福、京沪高铁进京。

  南下,主攻昌吉赣客专和赣深客专,打通与广州、深圳的通道,打通接入全国高铁网的“最后一公里”,形成对接周边主要经济区的快速通道、便捷进京快速通道及环鄱阳湖城际快速客运网络。到2020年,初步形成“五纵五横”路网骨架,对接长三角、海峡西岸、长株潭等经济区的快速通道全面形成,未来江西的高铁网络将更四通八达。

  高铁的异军突起,还激发了沿线交通运输方式的竞争更趋多元,各种交通体系开始重新洗牌和重新布局,高铁时代带来的是我省交通优势的嬗变。

  天上,东航、国航、南航、春秋等航空公司扬长避短,实施“错位竞争” ,停飞、减少短途航线架次,强化长途航班,稳住客源市场。昌北国际机场开通抚州、新余、鹰潭等地机场直通车,加快建设景德镇、上饶、吉安等地城市候机楼,有效增加了周边客源数量。

  地上,省运管局已对18个全省一级汽车客运站实现了联网售票,增加城乡客运站至高铁站的短途客运班线,降低票价。上饶、抚州、鹰潭等地公路客运线路通过变更延长至其他城市,有的转变为高铁辅助客运,拓展了客运网络。

  受益高铁的上饶市正全力打造“海陆空”综合交通平台,上饶高铁枢纽站、上饶空港经济区、上饶西货站及物流园区、福州港上饶码头等实体平台。沿线的弋阳、玉山、铅山、横峰、信江5个县(区)形成一个大旅游圈,融合发展,增强实力。在新余、宜春、萍乡,交通不再成为引进人才的瓶颈,“星期天工程师”、“假日专家”随高铁而来。

  追梦“高铁时代”,一个更快捷、更舒适、更高效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呈现在了我们面前。

   时代新挑战:立足差异化、打好生态牌 放大高铁效应,做绿色崛起排头兵

  这也是一道并不容易解答的复杂方程式。

  高铁,像一柄“双刃剑”,带来机遇的同时,也让沿线地区面临许多挑战。

  “当年,京沪高铁建成通车,‘虹吸效应’导致济南、徐州、南京等大城市的高端服务业向京沪转移。广深港高铁开通后,尤其是广深港高铁和武广高铁贯通之后,香港可以绕过深圳在更大范围内寻找市场,深圳独一无二的窗口效应也渐渐弱化。”省社科院研究员钟群英分析认为,高铁时代,沿线经济欠发达地区最大的挑战在于“虹吸效应”更加明显。

  高铁既能把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引进来,也能吸出去。

  刚刚实现高铁“通电”的江西,如何放大高铁效应,扬优成势?怎样通过高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使得沿线城市竞争力获得全方位提升?江西人有了自己的回答。

  “生态是江西最大的优势,绿色是江西最亮的品牌。”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麻智辉说:“江西应抢抓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省的历史机遇,借力高铁,打好生态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立足地方特色,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才能将优势转化为胜势。”

  “面对呼啸而来的高铁时代,我们沿线地区要找准定位,打造绿色崛起的增长极,争当绿色崛起的排头兵。”上饶市委书记陈俊卿说:“要让城市之美,成为高铁时代最靓丽的风景;让生态之优,成为高铁时代最迷人的景致;让创新之力,成为高铁时代最持久的动力。”

  与浙江毗邻的玉山县,是沪昆高铁由东向西进入江西的第一站。目前,玉山已与浙江省常山县合作建立“浙赣省际产业园”,发展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和承接东部沿海无污染企业,以跨省县域合作的方式,玉山走出了利用地方特色的差异化发展新模式。

  有了高铁,更要用好高铁。只要用好高铁,投资者便会对江西高看一眼、厚爱一分。

  “高铁开通后,我看好江西下一步的发展,目前正‘以商招商’,动员更多的浙商到江西来投资兴业。”江西省浙江商会副会长项明亮说:“希望沿线城市加强与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观念、人才等的对接,用更好的服务,更开放的理念,留住客商、留住商机。”

  “一线城市成就了万科、华为,二线城市孕育了马云,现在有了高铁的便捷,我认为玉山这样交通便利、创业环境良好的中部县城可以大有作为。”江西朗辕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年轻的80后董事长廖建斌,选择从上海返乡创业,他对江西的发展充满信心。

  …………

  “御风而行,泠然善也。”伴随着沪昆高铁的汽笛声,江西与其他省份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它带来了新希望、新蓝图、新动力。它是一条“兴赣线”,承载着4500万赣鄱儿女绿色崛起的梦想呼啸前行,奔向充满希望的明天!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
线上线下双向发力 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
 江南都市报讯 邓津龙、全媒体记者曹章保报道:为全上饶之窗
光伏建筑一体化产业对接会举行
  (记者游静 实习生李少如)6月29日,上饶之窗
江西最大集装箱码头通过验收
  (记者林雍)6月28日,记者从省港口集团获悉,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