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抗战史迹展今日开展 抗战老兵讲述烽火岁月

31.08.2015  17:39

江西(南昌)人民抗日战争史迹展在南昌开展,抗战老兵参加开幕式

  新华网江西频道8月31日电(吴亚芬) 31日上午,“江西(南昌)人民抗日战争史迹展”在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开展。展览以“再现·铭记·奋起”为主题,全景式反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江西(南昌)人民的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的历史事实、不朽功勋和民族气节。

  新四军老战士代表及部队官兵、学生代表共300余人参加了开幕仪式并进行了参观。

抗战老兵参观江西抗战史迹展

  展览:

   共展出珍贵文物、文献209件

  据介绍,江西抗战史迹展共分为“江西抗战局面的形成”、“江西正面战场主要战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日寇在江西的侵略罪行”、“江西(南昌)人民的杰出贡献”、“江西(南昌)人民欢庆抗战胜利”六个单元。

  用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整个展览全部依据历史,没有任何虚拟场景,共展出珍贵文物、文献209件。包括江西(南昌)抗战军事装备(迫击炮、重机枪、大刀等武器及钢盔等装备),新四军、八路军敌后战场证章、装备、证书、瓷器,日本侵华罪证(画报、证章、报纸),日本侵华罪证军事装备等。

部队官兵围在抗战老兵身边

    感想:

   “时刻准备为祖国而战

  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第二通讯团的战士焦荣华在展厅看的格外认真,虽然这段历史他早已烂熟于心,但今天他有了更深的感触。“看到这些英烈的照片,听着老兵前辈们的讲述,我更加直观的了解了日军的暴行,和英雄前辈们的勇敢无私。”焦荣华说,作为一名军人,他对这些前辈们怀有最崇高的敬意。“我珍惜现在和平年代的生活,我也时刻做好准备,在祖国需要我的时候冲上前去,为祖国而战。”焦荣华说。

  胡雨剑是三眼井小学六年级的学生,看着展出的文物、文献,听着老兵爷爷讲抗战故事,小小年纪的他陷入了沉思。“老爷爷们都很勇敢,他们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贡献了很多。”胡雨剑说,他觉得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以后他会更加珍惜家人、朋友。“我会听老爷爷的话,努力学习,长大为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抗战老兵捐赠的公文包

    讲述:

  一个“公文包”里的抗战故事

  在二楼展厅,一个陈旧的公文包静静地躺在展柜里,它曾经的主人是86岁的新四军老兵葛华。在展柜前,孩子们把葛华老人围在中间,七嘴八舌问了起来。“爷爷,这个公文包是做什么用的?”“爷爷,当年你为什么要背着公文包上战场?”葛华老人看着孩子们求知的眼神,开始讲述这个公文包的故事。

  葛华老人在1945年6月参加新四军,当年他才16岁。由于具备一定文化水平,葛华进入了新四军1师1旅文工团任职。“当年的文工团不是简单的唱唱歌、跳跳舞,而是要深入战争前线,将抗日英雄的事迹、故事搜集起来,编成戏剧、歌曲进行演出,在群众中流传。”葛华老人说,当年他就是背着这个公文包冲上前线,在枪林弹雨中穿行,用纸和笔记录下所见所感。这个公文包里装过的英雄故事不胜枚举,因而才更有纪念价值。

抗战老兵葛华向孩子们讲述抗战故事

    放风筝发传单 瓦解日本士兵心理防线

  “爷爷,你当年打仗到底是怎样的,给我们讲讲吧。”面对孩子的问题,葛华老人再一次回忆起那段烽火岁月。1945年12月19日,高邮战役打响,当时的战况异常紧张激烈,死伤了很多同志。葛华老人所在的文工团也冲上了前线,带着担架跟在敢死队后面,看到倒下的战士,就赶紧把他们抬下来,送到后方包扎治疗。

  为了瓦解敌人的信心,文工团的战士们想到了用风筝发传单的方式,把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告诉城里还在抵抗的日本士兵。

  葛华为此还创作了一个“顺口溜”写在传单上。“当年我写的是‘天寒地冻望故乡,日本天皇早已投了降,你们还在为谁守城墙?不如早日回家乡,守护爹和娘!’”葛华回忆,当风筝上的传单在城内像雪花一样散落后,没多久敌人的枪声就稀疏起来。几天后,两个日本兵出城修铁丝网时趁机向新四军投降,并说城里现在都知道日本投降的消息了。

  回忆起往昔岁月,看着围在身边听入迷的孩子们,葛华老人说:“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当年的抗日英雄们用鲜血换来的。孩子们,你们要缅怀英雄,好好学习,做祖国的栋梁之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