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水绕城家园美 河湖相连润豫章 南昌优化水环境提升核心竞争力

09.01.2015  12:17

  江西日报记者 殷 勇 范志刚 实习生 陈 琳

  环境也是生产力。

  2014年12月9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的通知》,禁止地方政府自己出台或变更所谓的优惠政策。没有了政策优势,区域之间的竞争越来越突出地表现为发展环境的竞争。

  为顺应这一招商引资“新常态”,南昌市委、市政府把全面优化发展环境摆在突出的位置来抓,以良好的环境构筑南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向环境要生产力,向环境要效益。具体到实践中,就是努力打造“四个环境”,即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和谐宜居的人文环境、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其中,建设“鄱湖明珠·中国水都”,就是该市生态环境建设里的点睛之笔。

  南昌襟赣江枕抚河,分布众多湖泊、河流,因水而发,缘水而兴。坐拥丰富的水资源,曾让许多南昌市民生出一股优越感。然而,前些年他们心中却多了几分忧虑:玉带河成了“龙须沟”,梅湖水因污染而变色,幸福渠水常年散发臭味……南昌水环境很“受伤”。

  为了保护“一城清水”,南昌市围绕水安全、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五位一体”思路,大思路、大手笔、大规模地推进实施“鄱湖明珠·中国水都”建设。随着象湖抚河清淤截污工程、赣江东岸风光带等一大批治水工程基本完工,南昌的“水都梦”正在逐渐变为现实,水也正在成为南昌发展环境的核心优势之一。

  截污清淤——河净水清生态美

  梅湖水系属南昌四大水系之一,位于象湖、抚河水系的上游,作为连接象湖、抚河及西总干渠的重要通道,水系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下游的象湖、抚河。

  南昌水投公司工程部部长熊斌告诉记者:“根据2013年市环保局水质监测年报显示,梅湖水系水质跌至劣V类。”为净化梅湖水质,南昌市全面启动全长7.6公里的梅湖水系截污清淤工程。经过半年多的建设,目前,工程已完成投资1亿余元,清淤35万立方米,截污箱涵完成近千米,工程计划今年年底全面完工。

  两个星期前,记者在梅湖水系清淤截污工程施工现场看到,施工人员正在对截污箱涵进行防渗漏测试。“原有污水处理管网标准较低,不能满足需要,污水经常会溢流。”工程项目部总工程师贺志刚说:“这里的箱涵现在都是按4米×2.5米的尺寸建设,里面的空间可容纳一辆小车通行,足够截留沿线雨污水。到了下游还有更大的截污箱涵,因为沿线收集量会越来越大。

  “无论是梅湖清淤截污工程,还是象湖抚河清淤截污工程,基础功能都是保证水质安全,保持水的生态。”熊斌如是说。据了解,截污清淤结束后,梅湖、象湖、抚河水质将全面达到4类水质标准。“也就是说,百姓可以在水里游泳了。”熊斌形象地解释。

  依水添绿——移步换景好风光

  经过两年建设,赣江东岸风光带生米大桥至朝阳大桥段魅力初现:数公里长的自行车道、数万平方米的绿色草坪、摇曳的芦苇、错落的景观石、独具特色的沙滩球场,使赣江东岸在冬日也迸发出勃勃生机。面对这幅和谐的美景,你很难想象它曾是一片杂乱无章的荒滩。

  赣江东岸风光带景观工程总工程师游利君介绍:“这里原本是赣江的河滩地,分布着一些沙场。工程启动后,沙场纷纷关闭,我们就利用原有的滩地,因地制宜,打造滨水景观带。在这里,自行车道、台地花园、野趣栈道一应俱全,工程还利用大堤与赣江江面高达10米的落差,设计了五级观景平台,为市民打造出别具一格的亲水空间。

  赣江东岸风光带景观工程是南昌市打造“一江两岸、双核拥江”的核心景观工程之一,它北起滕王阁南侧新洲闸,南至生米大桥桥头立交,全长8公里,面积135万平方米,由岸线整治与景观绿化两个部分组成,总投资9.5亿元。“整个工程计划今年年底全面完工,建设完成后将为南昌市增加150万平方米的绿地。”游利君表示,该工程将与滕王阁景观对接,提升区域景观及沿江的景观品质和旅游价值,形成“水体——堤防——滨江路——建筑”四位一体的滨水地区景观环境。

  美景不仅局限于赣江东岸风光带。在打造“鄱湖明珠·中国水都”的过程中,南昌市依水添绿、沿水造景,把“一城清水”映衬得更加魅力无穷。在象湖抚河清淤截污工程施工现场,记者看到,虽已冬日,但两岸依然绿树成荫,新铺的红色彩砖人行道与一旁绿化带红绿相映。工程完工后,市民可以从滕王阁出发,沿着抚河一直散步至象湖,移步换景,美不胜收。

  借水生财——宜居宜业双丰收

  “到了高新区以后,第一印象就是生态好、环境好、空气好。”央企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余红辉在企业落户南昌后感叹,高新区全力保护环境,大力发展低碳环保产业,能用如此眼光打造园区让人赞赏,企业喜欢跟能深谋远虑的政府打交道。余红辉深爱南昌的理由,源自高新区依水而建的两大都市公园——艾溪湖湿地公园和瑶湖郊野森林公园。

  水是景观,水更是财富。水不仅可以给南昌带来招商引资,更可以给南昌带来直接经济效益。南昌市水务局副调研员罗建华说:“在做好水安全、水生态、水景观文章之后,我们将着力打造水文化,发展水经济。

  抚河象湖清淤截污工程的其中一个重点项目,就是把原来的将军渡闸口从5米扩至12米宽,并将象湖水位与抚河水位拉平,闸道改造将于今年1月底全部完工。据介绍,此举目的就是为了方便今后的游船通行。整个“鄱湖明珠·中国水都”项目建设完工后,将连通赣江、抚河、玉带河、乌沙河和瑶湖、艾溪湖、青山湖、象湖、梅湖等10座湖泊,形成中心城区“一江通三河,九龙串十珠”的空间水系结构,届时游客坐在游船中将体会到置身于威尼斯的感觉。

  要赚钱,就得先投入。据规划测算,整个“鄱湖明珠·中国水都”建设预计静态投资370亿元左右,资金筹措难度大。

  如何破解资金瓶颈?

  “在资金这块我们采用的是‘两手发力、多方筹措’的方式。”据罗建华介绍,在向上争取资金和发挥市本级财政投资杠杆作用的同时,南昌市还创新方法途径,遵循市场规律,多方筹集资金,如九龙湖水系整治工程由省市水投联合组建项目公司筹措资金,幸福渠水系整治由南昌市政控股、市水投、青山湖区城投公司联合组建项目公司筹措资金,赣江东岸风光带、抚河象湖清淤截污工程则采取BT融资的方式筹措资金。

  自2012年起,南昌市已筹措资金过百亿元,按照成熟一批、启动一批、实施一批、储备一批的建设步骤,先后实施了14项重大工程,“鄱湖明珠·中国水都”梦渐行渐近。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
线上线下双向发力 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
 江南都市报讯 邓津龙、全媒体记者曹章保报道:为全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