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牵住产业扶贫“牛鼻子”
泰和县有贫困村25个,贫困户5947户,贫困人口15660人。2016年按计划有6个重点贫困村成功退出,1749户贫困户、4827人实现脱贫,其余19个贫困村、2757户贫困户、6467人今年计划全部脱贫摘帽。
为了提高贫困户的经济收入,使贫困户如期实现脱贫,该县在精准识别贫困对象,搞好贫困户建档立卡的同时,组织帮扶干部深入贫困村、贫困户精准分析贫困原因,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在此基础上,因村因户因人施策,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资源凛赋以及贫困户的实际生产能力,综合运用“3+2”产业扶贫模式,即一户一亩井冈蜜柚、一户一窝泰和乌鸡、一户一头杂交肉牛,另选两项短平快项目。尤其是为了发挥本县的特色优势,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今年该县重点选择肉牛产业开展产业扶贫,以肉牛专业合作社为平台,按照“政府提供资金、合作社购牛、贫困户领养、统一回收、保险金额贴补”的肉牛领养模式,从全县贫困户中筛选1200多户符合条件、有养殖能力和意愿的贫困户作为养殖对象,其中佳和肉牛专业合作社一家就将600多头牛犊分发给贫困户饲养。使贫困户通过发展肉牛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获得持续稳定收入,实现壮大肉牛产业与促使贫困户增收脱贫双赢。
在具体操作上,该县的主要作法是:
确定贫困户。由各乡镇在所辖行政村贫困户中确定养殖户,确定条件原则为:①未脱贫的贫困户;②自愿申请且有养殖意愿的;③有养殖经验且有养殖劳动能力的;④未参加光伏产业和资产收益扶贫的。并组织帮扶干部、第一书记逐一入户走访,收集意见,实地查看家中是否具备养殖条件,是否有能力发展养殖。
签订协议。根据确定的贫困户意向与肉牛专业合作社需求情况,由县扶贫办牵头,各乡(镇)村、扶贫干部、第一书记组织贫困户与佳和肉牛专业合作社签订“领养”协议,明确各方职责、权利和义务。
合作社购牛。由县扶贫办按每头牛提供1万元流动资金,委托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购买幼牛,统一为领养的肉牛购买养殖保险,保险费在一万元流动扶贫资金中列支。流动资金里安排2%管理费给予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
贫困户领养。根据领养协议,贫困户从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免费领养一头6个月以上,并打好疫苗的幼牛。领取时记录幼牛体重,并留领牛影像资料。在领养期间,由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当地畜牧兽医部门为贫困户在养殖问题给予提供技术、防疫帮扶等,肉牛正常死亡的,由保险公司理赔给肉牛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按照贫困户养殖1天12.5元折算理赔给贫困户,剩余赔偿金划入产业流动资金中。
统一回收。销售由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1)对于领养公牛的一般饲养到成熟期(8-10个月左右),企业按保护价12.5元/斤(若市场价高于12.5元/斤,按市场价)进行回收,净重(回收时的体重-领养时的体重)产生的收益归贫困户所有。(2)对于领养母牛的饲养到成熟期可以按照领养公牛的进行回收,也可以由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杂交配种后,通过“借牛下崽”“母债崽还”形式由企业收购牛崽偿还,也可以由贫困户继续领养,待养殖到成熟期予以收购,母牛产崽政策性补助给贫困户。(3)肉牛领养合同期内,贫困户没饲养到成熟期且不想继续领养的,也由肉牛专业合作社回收。
资金回笼。(1)肉牛领养合同期内,不再二次、三次领养肉牛的贫困户,5000元的产业直补资金直接打入贫困户一卡通账上。(2)肉牛领养合同期满后,贫困户不再领养肉牛,1万元流动资金除去保险费外,5000元产业直补资金打入贫困户一卡通,剩余资金回笼到县扶贫办安排其他扶贫产业。
通过推行肉牛领养模式,使贫困户收入稳步增长,据框算,每户贫困户领养一头肉牛,6至8个月养殖利润可达2500元,仅此一项,全县1200户领养户可增收300多万元,而且还可以继续领养,实现循环增收。同时,还有效解决了贫困户闲散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并通过“合作社+贫困户”的养殖模式,达到企业规模化养殖,带动全县肉牛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