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农户“洗脚进城”喜住新楼

12.02.2015  09:25

2月11日,位于修水县城核心地段的移民安置小区“良瑞佳园”热闹非凡——移民喜迁新居。来自偏远山村的他们将在县城过年,卢方满就是其中一位。他以很低的成本价换购了2套共180平方米的房子,还在小区门口开了家餐馆,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以修水为典型试点的进城进园区扶贫模式,被誉为搬迁扶贫“江西样本”,正向全国推广。

搬迁扶贫

山区农户进城 搬得出稳得住

【故事】 修水移民安置小区“良瑞佳园”门口一家餐馆里,当上小老板的卢方满笑容满面。

卢方满来自修水县最偏僻的穷山村大椿乡大湖村,距县城76公里,村民都住在海拔800多米的山腰上。高山上的冷浸田,一年收的稻谷只够一家人口粮,他一度靠借债度日。2013年,整个大湖村被列入修水县搬迁移民扶贫范围,卢方满圆了“洗脚进城”梦。

【解读】 省扶贫和移民办相关负责人称,我省进城镇进园区搬迁移民工作模式,最大特色就是将搬迁移民与城乡一体化联动,不仅让移民搬得出,还能稳得住。以“良瑞佳园”为例,其毗邻汽车汽配、家居建材等五大专业市场,有5000多间商铺,可提供2万多个就业岗位,大大方便了移民就业创业。

产业扶贫

输血”更要“造血” 发展产业让贫困户致富

【故事】 “吊瓜全身都是宝,经济效益相当好。”在自己精心打造的200亩吊瓜种植基地内,九江湖口县流芳乡联合村村民舒火生对“钱景”充满信心。

联合村是个贫困村。2007年,湖口县扶贫办针对该村瞄准一个扶贫项目——吊瓜种植,经过8年不懈帮扶,联合村村民人均收入从2007年的430元提升到现在的2736元。

【解读】 贫困村里能种出“富瓜”,缘于我省产业扶贫各项政策落地生根。我省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在58个特困片区和原中央苏区县每县专项安排1000万元产业扶贫专项资金,各地选择优势产业发展合作社,组织示范带动贫困农户增收。通过因地制宜,扶持贫困村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增强贫困村“造血”功能,使贫困户脱贫致富。

智力扶贫

雨露计划”在我省成为“扶贫品牌

【故事】 在向别人提起女儿时,抚州乐安县鳌溪镇鳌溪村村民张小林对政府充满感激之情。她的女儿王菲2012年9月被乐安县扶贫办招生到南昌女职就读,享受到“雨露计划”改革试点补助,由于表现突出,2014年上半年被学校输送到中央军委办公厅接待处工作。“雨露计划”改革试点项目的实施,使乐安县一大批贫困家庭成功脱贫。

【解读】 省扶贫和移民办相关负责人称,“雨露计划”是以提高贫困群众智力和就业技能为主的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抓手,2010年国务院扶贫办对“雨露计划”实施方式进行改革试点,我省也对“雨露计划”实施方式进行了改革,通过智力扶贫,实现脱贫致富。我省在“雨露计划”方面的培训标准、操作规程已上升为国家规范,在全国推广。

精准扶贫

从“大水漫灌”走向“精准滴灌

【故事】 安远县天心镇水头村村民黄观有最近新购了冰箱、空调,正喜气洋洋等着过年。“能有今天的好日子,多亏了党的扶贫政策。”黄观有说,他曾是贫困户,前两年在镇村帮扶下种植烤烟,如今年收入超过5万元。在新一轮扶贫攻坚中,安远县建立“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工作机制,对贫困对象进行识别,并按因病、因残以及缺技术、缺资金等进行细化分类,以精准化思路为百姓叩开致富门。

【解读】 据悉,过去在我省推行的扶贫方式概括来说就是扶贫到村,这种方式“网撒得大”,扶贫指向性不够强。2013年起,我省扶贫对象直接指向贫困户,扶贫方式由过去的“大水漫灌”变为“精准滴灌”,扶贫效果显著。去年,完成了全年减贫70万人的目标,今年力争60万人脱贫目标的实现。(文/记者金路遥)

来源:中国江西网-江南都市报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
线上线下双向发力 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
 江南都市报讯 邓津龙、全媒体记者曹章保报道:为全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