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立:炖出“教授治学”的香味还需三把火

20.02.2014  18:40

  教育部19日正式发布《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从3月1日起,全国本科院校将陆续组建或完善不低于15人单数的学术委员会,其中担任学校及职能部门党政领导职务的委员不超过委员总人数的1/4;不担任党政领导职务及院系主要负责人的专任教授不少于委员总人数的1/2。学术委员会作为校内最高学术机构,并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教师评聘和学风建设等事项上统筹行使决策、审议、评定、咨询和学术纠纷裁定处理等职权。教授治学味越来越浓。(2月20日《新华网》)

  近年来,我国大学行政权力过分挤压学术权力,导致学术权力行政化、学术权力官僚化,学术权力腐败化等问题日趋显著,严重阻碍学术研究的发展,更使得大学在追求自身发展中一步步迷失。可喜的是,当前大学管理去行政化、实行教授治学的呼声日益高涨,《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的出台,要求行政领导委员比例不得超过1/4,专任教授委员比例不得少于1/2,促进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相对分离、相互配合,为在高校内部实现教授治学更进了一步。笔者认为,人员增减仅是粗略备置了“教授治学”所必须的食材,然而炖好“教授治学”这碗汤,还需烧好三把火。

  第一把火,完善“教授治学”法律法规。教授治学要能够顺利实施,单靠学校或单个法规,肯定远远不够。突破行政权力束缚,追求学术权力自由化,实现现代大学制度,需要举国家之力构建一整套完善的政策措施。第二把火,构建高校内部宽松的学术环境。拥有好的规章制度,还需要适合生存的环境。长久以来,我国大学学术氛围存在一定程度的萎靡,行政事务纷扰教授专心科研教学,行政干预以学术为中心的评价机制,教授学术不端,学术争鸣自由化不够等系列问题,都需要重新营造健康的学术环境。第三把火,保障第三方代表话语权。《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规定学校可聘请校外专家及有关方面代表,担任专门学术事项的特邀委员。充分保障第三方代表话语权,不仅仅是使高校学术委员会决策更加科学合理,更是有效突破高校内部行政权力链条,做好“教授治学”的有力力量。

  “教授治学”是一套系统的生态工程,一道需要掌握不同程度火候的菜肴。因此,掌握好三把火,由外而内,由表及里,才能够做好“教授治学”这道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