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初:给方言节目留点空间又何妨

06.01.2014  12:02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通知,要求广播电视节目规范使用通用语言文字,在推广普及普通话方面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其中,通知要求播音员主持人除节目特殊需要外,一律使用标准普通话。不得模仿地域特点突出的发音和表达方式,不使用对规范语言有损害的俚语俗词等。(1月5日《新闻晨报》)

  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让大家都能说普通话,这无须多言。只是,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可否也给方言留下一点生存的空间呢?

  一则,电视节目对语言的传播学习有一定的影响,但普通话学习最重要的途径还是自幼儿园开始的学校教育。从幼儿园开始推广普通话教学,也就不必太担心以后大家听不懂,说不好普通话了。抓好教师的普通话教学,才是推广普通话的“牛鼻子”。

  二则,家庭融合为推广普通话提供了天然平台。以前,同一地域的人结婚,家庭多使用本地方言,并代代相传;如今,人口流动加快,不同地域的人组成家庭,让有的家庭说二三种方言,于是平时交流也趋于用普通话。这种家庭的融合,对推广普通话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则,那些地域特点突出的方言节目或主持,只要是不带有地域歧视或者传播糟粕的东西,可以娱乐大众,让电视节目形式更为丰富。再说了,英语之于我们,那不也是国外的地言方言吗?我们还要从小学就开始学呢。所以说,没必要为了推广普通话而把方言节目一棍子打死。

  四则,一些方言类节目,外地人可能根本听不懂。这又有没什么关系呢?市场本来就可以细分,电视台完全可以为特定群体量身打造特定的电视节目。再说了,每天打开电视机,有几十个电视频道,也足够大家选择的了。再说了,身处异乡,若能听到家乡方言的电视节目,倒也不失一种心理安慰。这对居住在异地的老人有着强烈的认同感。

  我们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一些方言的流失反倒值得关心。方言是地域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载体,可不要等它快要消失也才想着去抢救、保护。给方言节目给下一点空间,让大家既会说普通话,又会一点方言,岂不皆大欢喜,交流娱乐两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