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出事谁该担责?

09.08.2015  17:32

  这段时间,频频出现电梯吃人事件,让人不由感到心慌慌。

  就在今年6月,南昌市上海路一居民小区居民李女士8岁的儿子乘坐电梯回家被困在电梯数小时,虽然没出大事,但至今小孩宁愿爬楼都不敢坐电梯。李女士认为儿子是被吓出了“电梯恐惧症”,找物业试图讨个说法,但物业除了一句“抱歉”,拒绝了索赔要求。

  那么,频频上演的电梯惊魂甚至吃人事件,究竟该谁来承担责任,物业、电梯保养方,还是商家?

  被困电梯吓出“电梯恐惧症

  李女士告诉记者,今年6月底,她8岁的儿子放学回家,却在小区电梯里被困。

  “物业赶来施救,花了3个多小时,我儿子被吓得脸色苍白,出电梯时浑身都在颤抖。”李女士告诉记者,当时解救出来后她只顾安抚小孩,没有找物业讨说法。然而,几天后,儿子放学后回家都气喘吁吁,一问才得知,自从上次发生电梯事件后,儿子已经不敢再坐电梯,宁愿爬楼,这12楼上来,才累得气喘吁吁。

  “发现儿子被吓出了后遗症后,我才找物业讨说法,但物业就是一句‘抱歉’,别的不谈。”李女士告诉记者,物业方面认为小区的电梯有专业公司进行保养,出现电梯故障,业主可以找电梯保养方讨要赔偿。

  “我在网上搜索,发现在全国各地,居民在小区内乘坐电梯时发生故障的情况特别多,很多物业公司也不愿承担责任,一些业主也不知道要求物业公司承担责任。”李女士说道。

  物业、保养方、商家难推责

  “发生电梯安全事故,物业、电梯维护保养方、公共场所经营管理方三方均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居民小区发生的电梯事故,常由物业、电梯维护保养公司承担赔偿责任;商场、超市等公共场所电梯事故的发生,经营管理方也需承担一定责任。”南昌法官胡晓玲认为,电梯事故主要原因包括,维修、养护过程中不按规定操作;电梯的管理人员对电梯的日常管理不到位,疏于维护或者超负荷运作,甚至在安全隐患出现时不能及时有效采取措施;电梯本身存在质量问题;涉事者自身有过错,例如儿童的监管人没有跟随儿童本人一起乘坐电梯等。

  “维修、养护人员如果在维修养护过程中未严格按照规定操作,造成死亡一人以上,或者重伤三人以上就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需追究刑事责任。与事故相关的商场、电梯维修养护公司、电梯生产厂家、质监部门等责任主体之间如何划分民事责任,应经司法鉴定确认事故发生原因。”南昌律师薛玉海说。

  发生电梯事件如何索赔?

  “商场发生电梯事件,保留证据为日后索赔是关键。”南昌律师肖文军称,受害者或家属应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要求商场保护案发现场、保存监控视频,在最短的时间救治伤者,并保留证据以便查清事实、分清责任。

  “若受害人或家属不便拨打电话,应求助其他人或目击证人提供帮助,以免延误最佳求助时机或因报案不及时造成证据损毁。”肖文军律师说,受害者索赔可通过三种途径:自行和解、行政监管部门调解及诉讼。其中,自行和解最高效。在自行和解过程中,受害者或家属应注意保留证据,赔偿金的计算应依法有据,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此外不要忽略精神损害赔偿。责任主体通常会在和解协议中明确该赔偿为一次性,即不会给予后续任何补偿,因此,受害者或家属对赔偿金的计算一定要有足够的心理预测和确信。否则,不要轻易签署和解协议。

  另外,若选择诉讼途径,从成本及时效的角度考虑,受害者或家属在无法确认责任事项的具体原因时,可依据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将商场、电梯维修养护公司、电梯生产厂家、质监部门等潜在的责任主体列为共同被告,一并诉诸法院。

  小贴士

  乘电梯安全细则

  1.请文明安全乘坐电梯。乘坐电梯时,不要用手或身体强行阻止电梯门开合。不要在电梯内蹦跳,不要对电梯使用粗暴行为,如用脚踹轿厢四壁或用工具击打等。不得在电梯里吸烟,电梯对烟雾有一定的识别功能,电梯里吸烟,很可能会让电梯误以为着火而自动上锁,导致人员被困。

  2.轿厢突坠时如何自保。如果电梯突然下坠,可赶快将每一层的按键都按下,选择一个不靠门的角落,膝盖弯曲,身体呈半蹲姿势,尽量保持平衡,有小孩时要把小孩抱在怀里。

  3.电梯门故障如何求救。如果电梯突然停下,首先不要惊慌,可尝试持续按开门按钮,并通过电梯内对讲机或手机拨打电梯维修单位的服务电话求助。也可通过大声呼救等方式向外界传递被困的信息,不要强行扒门或试图从轿厢天花板爬出。

  文/ 江南都市报记者叶伟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