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 俯仰无愧 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实干担当 建功立业

14.05.2015  20:22
  2014年3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首次提出“三严三实”的作风要求,即各级干部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今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方案》,要求各级党委把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融入领导干部经常性学习教育,认真谋划安排,精心组织实施,要以从严从实作风开展专题教育,防止形式主义,确保取得实效。4月28日,学校举行了党委中心组(扩大)“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学习会,传达了相关文件精神,要求全校上下高度重视,把思想和行动切实统一到中央的部署和要求上来。    5月11日,省委召开全省“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动员部署会暨专题党课,省委书记强卫、省长鹿心社对全省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进行了部署。会上,强卫书记强调,目前,我省正处在建设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节骨眼上,正处在“五年决战同步全面小康”的关键点上,迫切需要全省党员干部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进一步激活和传承红色基因,凝聚起攻坚克难、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全省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意识,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部署上来,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这次专题教育。
  根据部署,县级以上党委书记要紧扣“三严三实”要求,联系本单位本部门实际,联系党员、干部思想、工作、生活和作风实际,带头讲一次党课。“三严三实”是共产党人最基本的政治品格和做人准则,也是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三严三实”应成为我们这些干部修身做人用权律己的基本遵循、干事创业的行为准则。今天借这个机会,由我开个头,和在座的同志谈谈我对学习践行“三严三实”的一些认识和体会,既作为部署专题教育工作的一个动员,也作为这次专题教育的一堂党课。
  我主要讲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主要谈谈“三严三实”提出的时代背景;
  二是“三严三实”有什么样的科学内涵;
  三是践行“三严三实”的重大意义;
  四是我们领导干部如何践行“三严三实”?
    一、深入了解“三严三实”的时代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刚刚结束会见中外记者时磊落坦言:“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近三年来,党中央强力反腐,强力纠“四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在座的同志都认真地参加了活动,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之风和奢靡之风进行了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随着活动的进一步深入,政治生态环境得到净化,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明显好转,出现了一些出实招、鼓实劲、办实事的新风气。但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与反复性,转变作风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更不会一蹴而就,“四风”问题树倒根还在,正如广大党员和广大群众所担心的,反腐败、纠“四风”、党的作风建设会不会走过场?习近平总书记新年伊始即告诫全党,必须横下一条心纠正“四风”,在坚持中见常态,一抓到底,决不能让不良作风死灰复燃。现在我们看到,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提出“三严三实”的要求,并且多次强调践行“三严三实”的重要性、迫切性。仔细解读“三严三实”的具体内容,我们会强烈感受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绝非空话,我们的党员干部“不严不实”现象云开雾未散,就我们学校而言,我粗略归纳了一下,主要有下面几类:
   一是怕字当头,该管不敢管。 这类干部在工作中常当老好人,遇事表现出怕字当头,不敢担当,批评教职工怕丢选票,处理刺头怕招报复、触及同事怕伤感情。由于怕字作怪,看见问题绕道走,遇有矛盾推他人。只要不得罪人,规章可不执行,铁的制度可以开口子。
   二是做表率差,该管不严管。 这类干部由于对自身要求不严,要求教职工做的,自己不做;要求教职工遵守的,自己却经常违犯。由于表率作用差,工作起来不硬气,严抓严管没底气,教职工对其也不服气。对教职工违纪现象只好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教育、不处理,只喊打、不动手的虚假管理,使规章制度失去应有的威严性。
   三是放任自流,该管不愿管。 这类干部在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工作久了,加之自身水平不高,工作创新能力不强,在岗却不在状态,在位却不谋事,不负责任,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日子,熬年头,寄希望于按资排辈、组织照顾,对周围的一切都习以为常了,见怪不怪了。同时自我感觉良好,认为十几年都是这么干,也没出事,自然可以继续这样下去。因此,大脑麻木、视觉迟钝、标准降低、要求不严,对教职工的不良行为、不良习惯,不闻不问,放任自流,导致部分教职工责任心不强,违纪问题时有发生。
   四是本领不足,该管不会管。 这类干部没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平时不注重学习,不注重知识的更新,致使自身素质与新形势、新任务,与学校发展的新要求不相适应,虽有抓好工作的念头,但缺少抓好工作的招法,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眉毛胡子一把抓。虽能发现一些问题,但只能是就问题说问题,就现象说现象,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倾向看危害、透过苗头看结果。做了许多工作,付出很多辛苦,但效果不明显,作用不突出,事倍功半。
   五是作风漂浮,该管不实管。 这类干部怕吃苦,缺乏苦干实干拼命干的精神,摆“花架子”,只有“唱功”,没有“做功”,照搬照套,不求实效,用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不愿深入教学、管理、服务一线。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工作中不能发现和解决深层次问题,工作起来呼呼啦啦,惊天动地;讲起话来滔滔不绝,漫无边际。工作看是抓了,但抓而不实,抓而不紧;上级要求像是落实了,但却是花拳秀脚,虚功多,实功少,效果差。
   六是中庸懒散,该管不多管。 这类干部岁数偏大,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对基层需求无动于衷,对群众疾苦麻木不仁,对侵犯群众利益的事不愿多管了,对影响群众积极性的问题也不去抓了,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没有想清楚、弄明白自己的岗位是群众给的,自己职务只能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只有获得群众的认可,自己才是一名称职的干部。
  以上种种“不严不实”现象看似小问题、不起眼,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如果任由党员干部队伍中“不严不实”问题滋生蔓延,“四风”问题势必反弹回潮,教育实践活动必然功亏一篑,刚刚好转的政治生态环境也会变得污浊不堪。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在座的各位唯物辩证法应该都学得很好,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大家也都知道。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本,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所以解决“四风”问题,克服“不严不实”的问题,光有“八项规定”的他律作用这些外因是不行的,必须有干部自身的自律作用这一内因。基于此,习总书记以全局的视野、长远的眼光看问题,立足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需要,着眼于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保障,从领导干部自律的角度,提出了“三严三实”的要求,直指党内“四风”问题,防止不良作风反弹,再次给全党敲响“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警钟,要求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把“三严三实”作为作风建设的基本遵循,作为党性和道德修养的价值指向和内在规范,在思想上拧紧螺丝、上紧发条,在行动上牢记严律守己、实干兴邦,坚决破除“四风”之弊,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汇聚起推动改革发展的正能量。
   二、准确理解“三严三实”的科学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严三实”的重要论述,虽浅显易懂,却立意高远;虽朴实无华,却思想深邃;虽寥寥数语,却切中时弊。它以看似平常却精炼的语言对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的为人之道和为政之德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新时期党的作风建设提供了新的指导。 
   1.“三严三实”蕴含深厚的历史渊源 
  “三严三实”与中华民族治国理政的传统理念和道德思想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是对儒家治国方略的继承、改造和弘扬。修身,古已有之。儒墨道都讲过修身,最出名的是儒家《礼记•大学》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论语•子路》中,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所谓“其身不正,何以正人?”严以修身,只有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最后才能守得住繁华。
  我国古代对律己的论述也不可谓不多。古人论为官,主张“公生明、廉生威”。“君子求诸己”、“持身要严”,说的都是律己从严。如战国时代《列子•说符》中说“形枉则影曲,形直则影正。”说的是形体弯,影子自然就曲;形体直,影子自然就正。平常说的“身正不怕影斜”就是这个意思。同样是《论语》,在“学而”篇中有句著名的话叫“吾日三省吾身”,古人尚且做到每天三次反省自身的缺点和错误,作为共产党人更应如此。唐太宗李世民说:“夫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中国古代有一种哲理:国家之权乃是‘神器’,是个神圣的东西,非‘凡夫俗子’所能用。党员领导干部务必珍惜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古代圣贤对用权多有良策高论。明代名臣薛瑄有言:“圣贤成大事业者,从战战兢兢之小心来。”宋代吕本中在《官箴》里说得更透彻:“为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禄位,可以远耻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 史学家王夫之在《宋论》中分析宋太祖赵匡胤一统天下开创盛世的原因,认为“唯其惧也”:“惧以生慎,慎以生俭,俭以生慈,慈以生和,和以生文”。 由“惧”之一字,而生出“俭”“慈”“和”“文”等重要的执政理念,终成大业。时刻保持对权力的敬畏之心,才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慎初、慎微、慎行,不被权力所役。
  谋事、创业、做人,都离不开一个实字。实是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对做人做事的基本要求。实在做人,踏实干事,诚实创业。实是基础,实是信义,实是保障。只有立足于实,才能达到修身律己的功效,真正把人做好,把事干好,把业创好。
  由此可见,“三严三实”与中国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它凝结了传统儒家文化的为政治国之道,是中国古代传统德政思想的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 
   2.“三严三实”与党的优良作风和传统一脉相承
  我们回顾一下我们的党史,回顾我们党90多年作风建设的历程,每一代领导集体都围绕不同历史阶段的时代主题和中心任务,有针对性地确立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但“严”和“实”的要求一直贯穿其中,是一脉相承的优良作风和优良传统。
  早在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从严肃军纪出发,提出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1945年,他在党的七大上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确立为应当秉持的三大优良作风。1949年,在中国革命胜利的前夜,他又提出“两个务必”要求。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针对党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出现的新问题,更加重视党的作风建设,把党的作风建设提高到了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多次强调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
  江泽民同志在“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中提出,要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抄照搬、本本主义;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胡锦涛同志提出领导干部要大力倡导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等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
  可以说,“严”和“实”一直是我们党作风建设的关注点和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要求,与党的作风建设理论是一脉相承的,是新时期对从严治党原则和求真务实作风的发展和细化,彰显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从严从实的执政风格。 
   3.“三严三实”体现内在自觉与外在约束的辩证统一 
  “三严三实”是对党员干部的新要求,是对作风建设的进一步升华,既强调修身用权律己要“严”字当头,又强调谋事创业做人要“实”字为本,是一个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整体。 
   “三严”是“三实”的前提和基础。 正是这个“严”字,成就了我们党的事业的辉煌。铁的纪律、坚强的意志,使我们党战胜了强大的敌人,赢得了群众的信任。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求别人做到的,党员干部首先要做到,时时处处都要“严”字当头,严格要求自己。否则,“一处弛则百处懈”,要求一旦放松,标准一旦从宽,自我约束就等于自我放任,制度刚性就变成了“橡皮图章”。小的错误不纠正,就会铸成大错,小的毛病不及时诊治,就会发展为大病。一些人当上了领导干部,手中有了一点权力,就忘乎所以,迷失了自我,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木自腐而后虫生”,分析那些滑入歧途的领导干部,无一不是从放松自我要求、私欲一点点膨胀开始的。在“三严”当中,“严以修身”是基础、“严以用权”是核心、“严以律己”是保证。只有做到“三严”,才能为“三实”打下牢固的思想基础。 
   “三实”是“三严”的体现与归宿。 我们要让“实”字落地生根。要以脚踏实际的干劲,敦本务实的作风,勇于担责的精神,直面问题的气度,干出实实在在的业绩,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获得群众实实在在的拥戴。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苗栽不实则亡,树植不深则枯”。做人贵在老实,做事贵在求实,谋事贵在务实。任何一个发展目标,任何一项工作部署,都有一个落实的问题。不落实,再美的愿望只能是空中楼阁,再好的决策只能是一纸空文。在“三实”当中,“谋事要实”是前提、“创业要实”是关键、“做人要实”是保障。只有做到“三实”,才能体现“三严”,巩固“三严”,使“三严”落地生根。
 总体来看,我们一定要准确把握“三严”与“三实”两者的辩证关系,要坚持以“严”领“实”,把正心、修身、律己作为持之以恒的必修课,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创造出实实在在的业绩;要坚持以“实”促“严”,扎扎实实地深入群众,踏踏实实地深入实际,实事求是地谋事创业,讲实效、出实招、办实事,在实践中不断坚定为人民服务的信仰与追求,进一步增强与歪风邪气做斗争的底气,更好地保持共产党人的良好形象。 
   三、充分认识践行“三严三实”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的 “三严三实”,从做人、为官、干事三个不同角度,对领导干部作风养成提出了新的要求。践行“三严三实”,对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对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三严三实”明确了作风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新时期作风建设的行动指南  
  “三严三实”要求,既是对古今中外修己正身之道的凝炼和提升,也是针对新形势、新问题、新任务对作风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既涵盖了领导干部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对每一个层面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三严三实”从锤炼党性、用权为民、为政清廉、求真务实、敢于担当、公道正派等方面,深刻阐明了作风建设的新要求,体现了内在自觉与外在约束的辩证统一,为深入推进作风建设树立了新的标杆。“三严三实”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准则规范,而是从价值观层面对作风建设提出更高要求,是全党加强作风建设的再整装、再启程。 
  “三严三实”,是对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发出的新号令。从我们学校目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的情况来看,各单位整改工作进度不平衡,一些中长期整改事项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有些人出现了思想松劲懈怠,认为花大力气抓整改会影响教学科研,增加了工作负担;有的单位虽然制定了整改方案,但没有跟进措施,而是束之高阁等等。出现这些情况,主要还是因为坚持标准不高、发扬认真精神不够。实际上,“三严三实”就是高标准的具体化,践行“三严三实”是加强作风建设、深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工作的有力抓手和实践载体。我们要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契机,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切实解决一些党员干部在坚持群众路线方面存在的不知道“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思想问题,切实解决学校事业发展、学校党的建设以及师生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优良作风把全校师生拧成一股绳,同心同德、同舟共济,以改进党风推动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不断增强全校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自信与自觉。 
   2.“三严三实”明确了选人用人的重要原则,是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内在要求 
  “三严三实”,充分凸现了中央选人用人的鲜明导向。核心就是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用起来,营造干事创业的选人用人导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它从精神支柱、价值追求、行为规范等方面,全面阐述了新时期优秀共产党员干部精神特质,既是正心修身的思想守则,也是干事创业的行动准则,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导航仪”和“标尺”。 对个人来讲,只有践行“三严三实”,才能干事创业、健康成长;从组织来讲,只有以“三严三实”为遵循,才能培养干部、选好人用好人。“三严”是好干部的“内核”,自律才能他律。它要求领导干部,在思想层面,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远离低级趣味;在行为层面,要坚持用权为民,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对民众要心存敬畏,慎独慎微,遵纪守法,做到为政清廉。“三实”是干事创业的“指针”。 “三严三实”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好干部20字标准的内核和外延、继承和延伸。
  三严三实为教育培训干部明确了方向。一段时间以来,部分领导干部以忙于事务性工作为借口疏于学习,以任职时间久了为资本夜郎自大,以不犯大错、官照当为原则缺乏敬畏,造成理论知识跟不上事业发展、业务技能达不到岗位需求、自身素质不适应工作需要。所以,从严从实教育培养干部迫在眉睫,要在党纪条规、纪律观念、政策规定和正风肃纪等方面不断学习,努力提升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同时,“三严三实”为选拔任用干部确定了新标准。前面在谈到“不严不实”问题时,提到了一些干部工作时间久了,就会不安心本职工作,心浮气躁,认为选拔任用光靠干工作不行,产生“两年不提拔、心中有想法,三年不挪动、就要去活动”的念头,所以面对工作瓶颈时,不是去想办法解决问题,而是想着如何尽早甩掉乱摊子、换个新地方、任个新职务,另作打算。从严从实选拔任用干部就是要维护《干部任用条例》的权威性,要构建“干部行不行,群众评一评”的工作机制,不让夸夸其谈的人投机取巧,不让埋头苦干的人抱屈含冤,不让干事创业的人默默无闻。 
   3.“三严三实”明确了为民务实的价值追求,是推进改革发展的保障
  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国面临的形势错综复杂,改革到了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号角已经吹响。同样,高等教育正处于一个必须紧紧抓住的战略机遇期和快速发展期,2013年1月,《教育部关于2013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提出改革的重点领域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和改革保障机制。高等教育改革必须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紧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个战略主题,从多方面综合推进。
  我认为“三严三实”的提出对我们高校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改革的压力来自于外部,改革的动力产生于内部。学校近年来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围绕着七大行动计划深入推进改革,2015年校党委又提出围绕“人本、内涵、改革、突破”的发展主题,写好“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深化党的建设、学科建设与科研管理、教育教学工作、人事制度、学生管理创新、基本条件保障等六大专项改革”的1+6改革大文章,目标已经明确,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扎实深入、稳步推进改革,振奋精神、凝心聚力建好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呢?“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说一千到一万,两横一竖是关键,就是“干”,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不干,一切理想和梦想最后都只能是一枕黄粱。我们广大干部要有“三实”的态度,才能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创造发展实绩;有“三严”的警惕,才能经得起各种各样的诱惑,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坚持共产党人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在推动发展中竭心尽力,做出最大贡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学校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不辜负上级的重托,不辜负全校师生员工的期望。
   四、牢牢把握“三严三实” 的实践要求
  大道至简,知易行难。践行“三严三实”,关键在于落实。我们党员干部要大力践行“三严三实”,持续改进作风,决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集中抓的时候雷霆万钧,平时放任自流。下面,我想结合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谈谈我们干部如何做“三严三实”的自觉践行者。 
   1.筑牢思想之基,“修”字当头勤练内功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理想、信念、追求、认识等,都是人们的力量源泉和内在动力。现在作风方面存在的种种不严不实的问题,都可以从思想上找到根源。可以说,践行好“三严三实”,不断滋养内在力量、打牢思想基础是不二选择。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一是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放在首位。 理想信念是灯塔,是坐标,能给人以明确的人生方向和无穷的力量,鼓舞人的斗志,甚至能激起人们为之献身。前几天,我看了一篇题为“1947-1949国民党为何突然坍塌?”的文章,台湾的一些学者,甚至蒋介石的高级将领以及他们的后代,总要提这样一个疑问,直到现在他们还是一头雾水,不知道从1947年到1949年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怎么国民党好好的一个政权就没有了?坍塌得太迅速了! 
  重庆谈判的时候,国共两党领袖的口袋里都有一个清单。正值抗日战争刚结束,蒋介石的个人声望达到了顶点,而当时国民党国民政府的威望、军事力量也达到了高峰,军队总人数接近500万。而那时毛泽东主席的清单,是刘少奇从延安发过来的,当做一个谈判的筹码。这个清单上写着的军队总人数是127万,这个数字是有水分的,只能是算上民兵了。但最重要还不是人数,是武器,我们最好的主力部队装备就是步枪,部队的火炮就是缴获的日本山炮。而我们的民兵甚至还停留在冷兵器时代,手持大刀就上战场。 
  1947-1949国民党为何突然坍塌?文章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在一场战争里,军人们拥抱着什么样的信仰很重要,要清楚地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战! 在解放战争中,国共双方一个是对信仰的拥有,一个是对信仰的丧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国民党相当一部分的高级将领,在抗日战争期间为民族做出了贡献,他们是能打仗、誓死不屈的,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但是在解放战争当中,被我们的普通小战士、甚至是民兵摁在地上活捉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少将级别以上的就有260多人。许多有名有姓的抗战名将就这么被我们生俘了,包括杜聿明、黄维等人。还有很多的高级将领不是在战场上被俘虏的,而是逃出了战场、已经走出一两百里地了,居然被我们的民兵抓住。解放战争打到中后期,许多国民党的将士都开始疑惑,自己究竟是为什么而战。战斗中,共产党每场打下来伤亡很大,但是越打人越多,渡江战役时共产党的军队达到了400多万人。作者查了一下渡江战役的详细部队构成,发现其中相当一部分连队百分之七八十是“解放战士”。什么叫解放战士?就是国民党俘虏,甚至有的连的干部、指挥员都是“解放战士”充当的。
  信仰并不是抽象的词,它是很具体的。坚信自己做的是正义的事业,坚信民族能够得到解放、繁荣,坚信自己能为此贡献自己的一生,这就是信仰。尽管现在一些年轻人以标榜自己什么都不信为时髦,但我还是想说,我没见过哪个真正成功的人,心里是没有信仰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无数事实证明,理想信念动摇之际,就是自我要求放松之时,就会“缺钙”,就会抵不住诱惑、经不住考验、抗不住风险,也会助长歪风、滋生邪气。2013年8月22日,萍乡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南航原党委书记王国炎受贿(折合人民币600余万元)一案进行一审宣判,以受贿罪判处其有期徒刑15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60万元。王国炎在悔过书中说到,“理想信念的动摇、错位,必然导致行为上的错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的扭曲,终于使我在权力、金钱、美色等考验面前败下阵来”。现在,有一些人,包括我们的青年学生对革命先烈先辈、英雄模范人物的奋斗精神、牺牲精神不甚理解,有的甚至不相信,发表一些质疑、诋毁的言论。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自身没有坚定的信仰信念,没有达到那种精神境界。现在既然“缺钙”,那就应“补钙”。校党委一直以来非常注重对干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近年来每年都对处级干部进行轮训、调训,比如去年,我们组织了一批正处级干部赴北京大学参加综合能力提升研修班培训,今年我们还将继续安排一批副处级干部赴北京大学培训。同时校党委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利用党委中心组(扩大)会议等形式邀请专家进行各类专题讲座,可以说学校为广大干部筑牢思想基础、坚定理想信念做了大量的工作。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我们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学习党章和党的纪律规定,认真学习焦裕禄、杨善洲、沈浩等先进典型事迹,从周永康、薄熙来、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违纪违法案件中汲取教训。我们要认真把握这次“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学习机会,在个人自学的基础上,开展好3个专题的学习研讨,通过学习促使自己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提高辨别能力、政治定力和实践能力,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唯有如此,才能做到“我自归然不动”。
   二是必须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 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只有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断增强践行群众路线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才能真正使人民群众成为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永远的依靠力量。经过长期的党性教育,尤其是通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强化宗旨意识已经成为我们干部的共识,道理大家都懂了,但是践行起来不是那么容易的。据我了解,我们的有些干部,当然是少数,还是习惯于在办公室里面,看看文件,开开会,仍然习惯于照本宣科来抓工作,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还比较少。去年,我看了一部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非常感动。在座的同志应该有看过的。它讲述了上个世纪60年代初,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深入河北邯郸武安县伯延公社革命老区了解民情,在不到100个小时的时间里,夜以继日走村入户,与老区百姓真情相对,听真话、讲真话、办实事,度过难忘的四个昼夜的故事。该片以纪实的手法真实再现了周恩来总理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扎实调研、体察民情,始终心系百姓、忧国忧民,为人民利益鞠躬尽瘁的优良作风和宝贵精神,深刻揭示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宗旨和重要意义。我认为,我们的干部必须主动把握群众脉搏,不摆架子,主动去知民情、访民意、解民忧。进一步健全联系服务群众机制,继续抓好处级干部联系班级工作,多深入课堂、宿舍、食堂中去,真诚倾听师生呼声,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掌握最新发展情况,把广大师生利益诉求放在更高层面考虑,主动换位思考,站在群众立场上看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群众诉求,充分考虑群众利益,真正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三是必须进一步提高道德修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事靠人为,事在人为。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是我们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老老实实向人民群众学习,时时处处见贤思齐,以严格标准加强自律、接受他律,努力以道德的力量去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成就。”我们选拔干部一直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党员干部必须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人生重要的必修课,从日常做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我们要自觉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真正做到学以立德,从而做到严以修身。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道德营养和道德力量,学习和掌握其中的思想道德精华,对于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加强道德修养很有益处。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优秀道德品格,都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大力弘扬的。另一方面我们要尊重群众,老老实实向人民群众学习,真正做到取德于民。道德滋养,广源民间。人民群众的道德生活和道德实践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生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滋养当今时代党员干部个人品德和从政道德的营养之源。人民群众中间蕴藏着的巨大道德力量,是党员干部加强道德修养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要想加强道德修养,都要虚心向群众学习,这也包括我们的青年学生,现在的90后大学生身上也有许多优秀品质,学习大家的优良品质和作风,真正把自己的道德修养、人格力量根植于人民群众的美德之中。 
   2.常念权力之源,“严”字当头转作风
  有“严”才有清风正气,有“严”才有民心公论。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对自己从严要求,不仅是做人做事的本分,也是平安生活的保障。今天,党员干部身处纷繁复杂的世界,经常面临权钱色利诸方面的诱惑,应认识到天上掉馅饼之时就是地下有陷阱之时,尤其要始终保持清醒,守得一个“严”字,做到守纪律、重小节、慎用权。
   我们要始终做到敬法畏纪,牢记“打铁还需自身硬”。 要自觉遵守宪法法律和党的纪律,常怀律己之心,这既是对党的事业的高度负责,也有利于领导干部个人健康成长。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要靠严明纪律。我们党现有8000多万党员,400多万个基层组织,正所谓“树大有枯枝”,一些党员干部纪律意识不强,一些党组织对党的纪律重视不够,违纪的问题时有发生,从“八项规定”到反对“四风”,我们党不断织密织牢纪律与制度之网,为的就是强化刚性约束。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群众工作纪律等,都是不能触碰的“高压线”。要坚定不移地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权威,坚决执行中央决定。要正确处理好个人和组织的关系,严格遵守“四个服从”,严格遵循组织程序、执行组织制度,不做特殊党员干部。要自觉接受严格党内生活锻炼,勇于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有力武器,以整风精神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形成风清气正的环境。
   我们要始终做到守节持定,牢记“勿以恶小而为之”。 小节连接大节,小节蕴含大德。小节不出事,大节才能出彩。王安石曾说:“以小善为无益,以小恶为无伤,凡此皆非安身崇德”,他把不为小恶提高到安身立命、成就伟业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经常讲“针尖大的眼进斗大的风”。在现实生活中,相当一部分人对“小恶”不以为然,一些人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起初都是在小事小节上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有些干部认为,收受别人主动送上门的一条烟、几瓶酒,贪点小财无伤大体,算不上违纪违法。第一次收受钱物的数额也许并不大,收受之后往往也是惴惴不安,但由于没有被发现,逐渐就会变得麻木不仁、心安理得。一旦贪欲的缺口被打开,就会一发而不可收,收受钱财的数额也越来越大,甚至会变成主动索贿要贿,直到触犯了党纪国法,最后锒铛入狱后,才恍然大悟,发现给国家、给家庭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从个人层面来说,我们广大干部必须在小事小节上坚持原则,注意约束自己,不能心存侥幸,要明白“拿了别人一分钱,在别人眼里就不值一文钱”,“收别人的钞票就是预定法院的传票”。从组织层面来说,我们要完善监督机制,确保日常监督到位,对一些干部身上存在的小错误、小问题,一定要及时发现、防范和纠正,见微知著,防微杜渐。
   我们要始终做到秉公用权,牢记“在其位,谋其政;行其权,尽其责”。 十八大以来贪官纷纷落马,经验与教训反复证明,权力是把双刃剑,秉公用权为百姓利益尽力,就会造福一方;以权谋私为个人利益打算,就会为害一片。原江西省委书记苏荣本人忏悔,家就是权钱交易所,他本人就是权钱交易所所长,不仅全家老小参与腐败,也带坏了干部队伍、败坏了社会风气、损坏了政治生态。若“有权就任性”,党纪国法就会被逼到墙角。对领导干部来说,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是为政用权的基本准绳。只有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念权力之源,才能用好手中的权力为事业谋发展、为人民谋福祉。要正确对待权力,要增强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水平,习惯于在法治框架下行使权力。用权当谦逊。对为官者而言,保持谦逊之心就是保持一种清醒,就是以普通百姓的视角和心态去面对人和事,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低调做人,磊落为官,踏实干事;就是居上而不骄,处下而不忧,善待手中的权力,珍惜手中的权力,用好手中的权力。用权当奉献。职务就是服务,权力就是责任;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唐代诗人白居易说:“今我何其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封建官吏尚能如此自省,我们更应不断勉励和鞭策自己,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3.恪守为民之责,“实”字当头促发展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从古到今,“不谋实事”是对为官者最强烈的批评之一。汉代王符在《潜夫论》中说道:“大人不华,君子务实。”在中国古圣先贤看来,“谋事”是否“实”,是区分君子与小人的重要标尺。花拳绣腿、华而不实,历来为民众舆论所厌,为正人君子不屑。 
   “谋事要实”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 在2012年成功更名后,校党委将学校发展置于全省、乃至全国高等教育发展大局中去谋划、去思考,认真审视学校所处的历史方位,绘制了二次创业的新蓝图,通过稳步推进“二次创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我校接连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绩,学校发展驶入快车道。目前,学校正在科学制定“十三五”发展规划,在深化综合改革、优化师资队伍、加强学科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扩大国际合作、加强党的建设等方面探索新思路、实施新举措、争取新突破,为实现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这需要全校各级党组织科学谋划,全体干部职工实干苦干。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秉承实事求是、艰苦奋斗优良传统,尊重和把握教育发展规律,做到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不图虚名,不务虚功,才能早日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 
   “创业要实”要求我们要坚持踏石留印、善作善成的风格。 习总书记强调,创业要实,就是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一要吃苦做事。把干事创业深深嵌在从政理念上,将为党和人民干出一番事业作为最大的价值追求,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乐于奉献,甘愿吃苦、不思享受。学习上刻苦钻研,工作上率先垂范,生活上艰苦朴素。习近平概括焦裕禄精神就是“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要重点学习弘扬他的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和道德情操。二要敢于担当。在大事难事中显担当,在逆境困境中见襟怀。古人云:“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怀”。在繁琐工作中,每个人都有可能出现惰性、畏难、怕麻烦、逃避责任等等情绪,认为有些事情并不应该由自己来负责,不敢担当,不愿担当,心理上的抗拒最终制约了个人的能力,导致自己无法担当起工作任务。究其原因,不是我们的干部能力不足,而是工作态度出了问题,心中缺乏“担当”二字。从一定意义上讲,不愿担当责任就不该当干部,不敢勇于担当责任就不配当干部,不会担当责任就不能当干部。今后一个时期,我们改革发展的担子更重,任务更艰巨,需要广大干部顺应时势,勇立潮头,有担当、讲担当、肯担当、真担当,做到矛盾面前不躲避,困难面前不绕行,一心一意谋发展,心无旁骛抓落实,在担当中披荆斩棘、建功立业。三要一抓到底。拿出一种不落实不撒手、不抓出成效不罢休的劲头,定下来的事就要雷厉风行,部署了的工作就要一抓到底,胸怀“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新官要理旧账”的气度,推动事业不断前进。 
   “做人要实”,要求我们坚持诚信厚德、身正为范的品格。 习近平强调,做人要实,就是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我们历史上有篇古文《曾子杀猪》,讲的是曾子的妻子上街,孩子闹着要与母亲同去,曾妻哄孩子说,我上街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回来后,曾子把猪杀了,其妻说“我是哄孩子的”,曾子说:“怎么能哄呢?做人要诚实”。曾子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美国西点军校和海军学院的学生都要上一门课,教材是一本题为《致加西亚的信》的小册子,其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员。《给加西亚的信》主要讲述的是美西战争爆发后,美国总统必须立即跟西班牙的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将军取得联系。加西亚在古巴丛林的山里,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地点。年轻的中尉罗文担当起送信的任务,他历经艰险,走过一条危机四伏的道路,最终把信交给加西亚将军。这是一种“言必行、行必果”的“做人实”。罗文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并不是因为他杰出的才能,而是在于他优良的道德品质。现在我们正在大力学习和弘扬的焦裕禄、杨善洲、沈浩,这些优秀共产党员性格迥异、事迹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做人都讲究一个“实”。他们忠诚老实,襟怀坦白,公道正派,体现了共产党员的本色。干部“做人要实”,显然必先正其身,坦荡胸襟,把好“欲望关”,对丰厚的利、妩媚的色、华丽的衣、可口的食增强“免疫力”。同时,还要规范其言行,不该拿的不拿、不该去的不去、不该办的不办,敢言慎言,敢为慎为,坚持高调干事,低调为人,在约束中工作,在阳光下干事,真正做一个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利,恪守“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高地。 
  同志们,践行“三严三实”,党员干部是主体。每一名处级以上干部都不是旁观者,更不是局外人,必须从我做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紧密联系实际,立足本职岗位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从思想深处清除与“三严三实”要求不适应、不符合的突出问题,真正从思想上、工作上、作风上严起来、实起来,把“三严三实”要求体现到履职尽责、做人做事的方方面面。要以优良作风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实干、实干、再实干,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凝心聚力,为实现二次创业“强校梦”释放强大动力,为实现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