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岩层的生命之光——杨衍忠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侧记

23.09.2014  11:23

600万字文稿,呕心沥血,书写他无悔的地质人生;7000多个日日夜夜,披肝沥胆,矗立起一座精神的丰碑。

斯人已逝,精神长存。9月22日,由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直机关工委联合举行的杨衍忠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南昌举行,千余名机关党员干部接受了一次精神洗礼。

报告团成员由省地矿局赣南队党委书记陈武,杨衍忠的战友、赣南队退休高级工程师唐峻,杨衍忠的徒弟、赣南队副总工程师邓茂春,杨衍忠日记整理小组成员、物化探大队工会主席吴珍和杨衍忠的儿子杨卫民组成。这些杨衍忠身边的同事和亲人,深情地回忆起与杨衍忠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以及整理资料中的感动。

伴随着饱含深情的诉说,一个真实鲜活的杨衍忠再现在大家眼前。

赣南的山山水水,见证了杨衍忠跋涉的足迹。在陈武眼里,杨衍忠的文稿是一份沉甸甸的遗产,填补了赣南地质调查大队资料积累的很多空白,对找矿非常有价值。这又是一座宝贵的精神富矿,它为每一位地质工作者立起了一座令人景仰的丰碑。当他回忆起杨衍忠的点点滴滴,七尺男儿潸然泪下。

一起爬山越岭的战友,从未忘记杨衍忠的拼命;朝夕相处几十年,唐峻最了解杨衍忠对地质事业的那份坚持和热爱。唐峻说,险峻的高山,挡不住攀爬的坚定意志;探索,是他对科学的孜孜追求;严谨,是他对工作的一贯态度。最终,苦,换来了发现矿脉的惊喜;累,收获了物探信息的成绩。

邓茂春是杨衍忠的徒弟。报告会上,他哭着回忆曾经与师傅相处的日子。他说,那些日子犹如一幅幅流动的画卷,仍然清晰地展现在眼前。在他心里,师傅是个务实严谨的人,会在寒冷的冬天毫不犹豫地跳进水里,只为将电极打在最准确的位置;会在半夜带上手电筒,寻找被徒弟弄丢了的化探样品。

偌大的会场安静极了,大家专注地听着,生怕漏掉一句话。报告人的生动讲述,让杨衍忠在大家心中“”了起来。

杨衍忠的日记,承载了一段尘封半个世纪的内心独白,映照出一位地质工程师对事业的孜孜以求、对党的赤胆忠诚。“追溯杨衍忠的精神源泉,我们在整理他日记的时候一次次被深深感动。”吴珍表示。那些穿过岁月辉映在笔端闪亮的文字,是江西地矿人代代传承的精神富矿,是所有地矿人毕生的追求和梦想。

父亲和山打了一辈子交道,最终又回到了大山。在我心里,父亲就是一座大山,一座蕴藏了精神富矿的大山。”在儿子杨卫民心中,这座大山从小就是那么遥远和陌生。在作报告的过程中,提起父亲很少回家,自己三岁还从没叫过一声爸爸。杨卫民几度哽咽,泪水挂在双颊,令人动容。

聆听、思索、感动……报告人深情讲述完毕,会场上立刻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这掌声,是对杨衍忠的敬仰,也是对这位老党员崇高情怀的共鸣。

省地矿局地质工会主席刘辉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杨衍忠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有的只是拼搏实干的务实作风,只是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三光荣”精神,这种精神就像一团能够点燃地质工作者内心希望和情感的精神之火;就像一盏灯,能够照亮地质事业前行道路的理想之灯。

团省委机关干部卞新华说,杨衍忠是“江西红色基因”的优秀传承者,是地质工作者的优秀代表和学习榜样。我们青年人是希望,是未来,更要向杨衍忠同志学习,学习他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到艰苦的一线去,从平凡的岗位做起,从小事做起,努力创造一流的业绩,在实践中实现自己的青春价值。

省纪委机关干部占勇强表示,地矿人挖的是有形的矿,而他们本身就是一座座“精神之矿”。杨衍忠在留给我们一套地矿资料文稿的同时,更为我们留下了一座“精神富矿”,激励着我们在实现中国梦、江西梦的征程上奋勇前进。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