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看病不再难 新余渝水推行医疗改革二三事
近年来,新余市渝水区积极探索,进行医疗卫生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改革,使广大群众看病难问题得到较好解决。近日,记者对该区的一些探索进行了采访。
基层医疗服务实现均等化
说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变化,袁河街道白竹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黄国林感慨颇多。他说,过去卫生服务中心面积小,不能满足居民就医需求,现在中心占地千余平方米,有B超、健康一体机等先进的医疗器械,老百姓看病可省心了。
白竹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前后环境的对比,正是渝水区医改循序渐进的写照。2014年开始,渝水区进行了医疗卫生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重点加强基层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将资源配置、财政投入、政策扶持、人才输送向基层倾斜,让更多的老百姓享受医改红利。实行“下沉式”服务,建立健全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全区12个乡镇卫生院都有高标准的硬件设施,罗坊、良山中心卫生院达到一般县级综合医院标准。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今年也已启动,准备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设177个标准化村卫生所,达到产权公有、面积达标、五室分开,基本实现乡镇有卫生院、村有卫生所的目标。目前,全区所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配有全自动生化仪、B超机、心电图机等基本医疗设备,使医疗水平提高有了物质基础。
与此同时,渝水区还建立均等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提高到35元,服务项目达到11大类43小项。2014年,全区新建维护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47.8万份,为6.3万人提供了免费体检服务;为约5万名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进行了健康管理。
让赤脚医生有“鞋”穿
说起十几年从事赤脚医生的经历,良山镇垣下村村医宋小华感触颇多。以前,由于地处山区,人群居住分散,平时来村卫生所看病的人很少,一个月下来仅有1000多元收入。据区卫生局局长朱晓宝介绍,乡村医生收入低,养老保险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已成为制约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发展的瓶颈,导致乡村两级医疗服务供给矛盾突出。
为解决乡村医生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扎根农村安心工作,去年4月起,渝水区在良山镇推行乡村医生一体化管理试点工作。按照“依法行医、合理布局”的原则,采取自愿双向选择、一村一所的方式,由镇卫生院聘用10个村卫生所的乡村医生。这样一来,赤脚医生转型为村卫生所的医生,由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镇卫生院给每名乡村医生每月发放基本工资1800元,另发放一般诊疗补助等经费,确保每人每月收入不低于3000元。还给每名乡村医生购买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退休后发放老年补贴。
如今,宋小华再也没有后顾之忧了,全身心地投入为全村2000多名村民提供医疗服务上了。
朱晓宝告诉记者,今年,渝水区在良山镇试点的基础上,已全面推行乡村医生一体化管理工作,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区134个村配备乡村医生,构建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让老百姓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就能得到诊疗,真正缓解农村群众看病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