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定坤:全面“禁鞭”应成常态

02.03.2015  11:17

  春节期间,燃放烟花鞭炮是增加了不少年味,也潜伏着诸多危险。近日,网友@本报官方微博(jawbwb),其险些遭遇了烟花的毒手,“幸好我撒手快,不然我的手可能要被炸开花了。”(2月28日 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过年燃放烟花炮竹,确实既可增添喜庆气氛,又可“”放出浓浓的年味。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种年俗沿袭下来,所以每年春节期间“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响个不停,五光十色的烟花更是“锦上添花”。

  然而,烟花炮竹燃放不当极其容易伤人,本文中的网友是幸运的,“不然他的手可能要被炸开花了。”笔者百度了一下,虽然燃放烟花爆竹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气氛,但全国每年春节因烟花爆竹被炸伤者达到数万人。伤者以小孩、年轻人居多,轻者手、眼睛与脸面被灼伤,重者手指被炸断或导致眼睛失明,更为严重的还有被炸成终身残疾或死亡的也不少。

  这还不说,每年春节期间,全国烟花爆竹燃放的纸屑垃圾就有成千上万吨,据报道,一个中等城市都会达到百吨以上,不仅增添了环卫工人的劳动量和强度,还占用了他们宝贵的休息时间,更是污染了环境、污染了大气,让空气质量每况愈下,对人们的健康或多或少都会带来一定的威胁。

  “禁鞭”究竟禁不禁?怎样禁?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一种观点认为,过年燃放烟花爆竹是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习俗,如果不放鞭炮,那过年就没有什么意思了;另一种观点认为,燃放烟花炮竹弊多利少,尤其是对周围环境污染较大,应该用一种新的方式、新的习惯来代替。

  笔者认为,为了过一个文明平安之年、安静清新之年、健康和谐之年,全面“禁鞭”不仅是大势所趋,而且应成为新常态。不仅大城市要禁,中小城市也要禁;不仅今年要禁,年年都要禁;限时段、限地方燃放的也要逐步禁,更重要的是人们的观点要不断改变,移风易俗过新年,文明时尚过新年,清新环保过新年,让传统的春节增添一些新的符号、新的元素、新的方式,大家都来向具有现代化色彩的春节逐步迈进,从而真正在轻松、快乐、惬意、吉祥中欢度春节,真正尽情享受这难得的假日美好时光。

  本网独家首发,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