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底前南昌红谷滩隧道将再完成5节沉管沉放

25.06.2015  10:28

    6月24日,历经12个小时作业后,红谷隧道首节沉管终于与赣江西岸岸下隧道成功对接,实现首次赣江“江底之吻”。

     误差控制在1毫米内

    当天10时许,记者与南昌市政集团施工人员一同抵达赣江水下20米处。由于与地面温差较大,西岸岸下隧道水汽较大,能见度只有一两米。据市政公用集团红谷隧道项目部副经理万超介绍,这是红谷隧道开工以来首次遇到这样的施工环境。为了保证施工质量,施工方动用了数盏照明灯,保证作业环境的精准度。

    “沉管的接口与赣江西岸预设好的接口对接好后,误差要在1毫米内。”当天10时许,穿着工作服的技术人员不停地测量数据:“每隔半个小时,要进行一次数据监测,看看是否发生位移。”同时,沉管外数名潜水员轮流下水,在江中检查千斤顶的拉合情况,他们通过视频和声音,将情况反馈给岸上的操作人员。项目负责人介绍,潜水员下水主要是为了在全自动的对接系统之外,更精确地掌握对接的每个步骤有没有到位,比如对接之后,潜水员要检查胶圈咬合得好不好,有没有沙石等异物。

    在比对一系列参数后,确定在对接误差范围内,工作人员开启了约4平方米大小的端封门。施工人员及时在端封门口摆放鼓风机,向首节沉管吹风输氧。此后,陆续有施工人员通过端封门进入沉管进行作业。

     回填要保证不移位

    沉管完成端封门开启意味着对接的成功,但全过程并没有完成,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还要在沉管的左右和管顶回填混凝土及砂石。“这需要1个月时间。”万超说:“相对前面高难度的对接过程,回填是收尾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不能让已对接好的沉管发生移位。

    据介绍,首节沉管是沉放最浅的之一,上面覆盖层也比较少,而整个隧道最深的管节上,将承受很大的荷载压力,为了解决深埋所带来的难题,项目部除了在设计施工时加大沉管的抗压强度,还要想尽办法加固地基,使得沉管安放之后尽量不要沉降。据了解,首节沉管基础采用沙流法填充管段与基础之间的缝隙,管段两侧采用砂石回填,管段顶部采用片石防护,保证沉管不出现位移或者沉降,最终恢复河床。

     半年内再完成5节沉管沉放

    万超向记者介绍,2015年红谷隧道工程有三大施工关键节点,一是首节沉管出坞、浮运、沉放对接;二是完成另外5节沉管沉放;三是完成东岸岸下隧道主线接头。

    首节沉管沉放后,何时将开展另外5节沉管的浮运沉放呢?“首节沉管浮运沉放对接成功,这对于我们接下来的沉管浮运沉放奠定了基础,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经验,特别是对赣江水文条件有了更深的了解,为我们制定后续管段浮运、沉放方案提供保障。”万超表示,另外5节沉管预计在11月前完成浮运沉放对接。(记者余红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