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志稿写作的几个问题

22.04.2014  11:48

 

江西省科技发展研究中心

江西省科技志编纂办公室

2014 年4月


 

谈谈志稿写作的几个问题

 

一、资料长编编辑与志稿写作的联系与区别

 

今天谈志稿写作,首先要明确一点:就是我们是在基本完成资料长编编辑的前提下来谈这个问题的,因此必须从思想上弄清楚:这两者之间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这有助于我们顺利实现活动方式的转变。

长编编辑与志稿写作是方志编纂中紧密相联的两个步骤,而且由于我们这轮志书要求按照全书篇、章、节、目的框架去组织资料长编的事条,因此资料长编与志稿写作更加密不可分。这种紧密联系,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1)资料长编是志书编纂的料库;(2)资料长编是志稿撰写的参照;(3)资料长编是志稿审改的助手;(4)资料长编是后续研究的资源。尤其是前三个方面,有力地说明志稿撰写离不开资料长编,长编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志稿的质量。这一点无需详细分析。

另一方面,正因为长编编辑与志稿写作是方志编纂中的两个步骤,所以两者是完全不同的两项工作。它们的区别在于:(1)选择性的强弱。资料长编与志稿在字数上是10:1,长编仅仅是编写志稿和后续研究的资料库,主要是为方志编纂准备素材,贵在多而全,甚至“多多益善”,不必精挑细选,而撰写志稿是成书的过程,必须对素材精心选择——合适的采用,不合适的弃而不用。(2)有无研究。编辑资料长编一般不会做分析研究,只要对路就收录进来;而撰写志稿时,则必须以深入分析研究素材为前提,通过研究从素材中提炼出发展主线,并围绕这条主线选择素材;必须总结出事物的发展阶段,以便在述体中自觉地揭示这种发展阶段,在志文中用相关资料印证这种发展阶段。(3)有无写作任务。编辑资料长编仅仅是个编辑工作,按照志办的要求标明每条资料的序号、标题、正文以及出处和编辑等项目即可,基本上是个资料整理的过程,不存在写作的问题;而志稿写作顾名思义属于“写作”活动,需要确立主题、谋篇布局和遵循行文规范,需要综合运用述、记、志、传、图、表、附录和索引这多种体裁,实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并提高可读性,达到八个字的标准:严谨、朴实、简洁、流畅。

 

二、“志稿写作”涵盖的范围

 

我们这里所讲的“志稿写作”,是指在资料长编完成后,也许还应当说是指在志稿试写之后要做的工作,包括以下七种志书产品的撰写或编辑:

1 . 志文。 这是指志书中各节的文字,即条目。志文是志稿的主体,一部科技志主要就是由志文组成的。不可平均用力,要大事、要事详细记述,一般事物少花笔墨,要素相同的成批事物表格呈现;篇幅错落有致,切忌一概六个要素、一个长句记一个事项,干瘪乏味。志文采用志体写法。

2. 全志的概述和篇章述。 述体是位于志书之首和部类之前,借助纵向贯通和有叙有议,高度概括所辖志文内容的一种志书体裁。全志的概述,另有编委会组织专家撰写;本志规定一般不设节述,故大家要撰写的主要是篇述和章述。概述和篇章述均采用述体写法。

3. 大事记条目。 这是指1991~2010年这20年间,在科技管理领域发生的重要事项,不仅要在志文中记述,而且要通过大事记条目的形式予以揭示。大事记条目采用志体写法。

4. 照片。 这是指通过图片的方式反映我省20年间重要的科技事项的彩色和黑白照片,包括志首彩页和志文中随文而走的插图。照片要有简短的文字说明,注明拍摄者和时间;文字说明采用志体写法。

5. 人物传和人物简介。 凡志书都要收集一地古今重要人物事迹,写其身世、行状、功过,并按人物事迹分别立传,细分为传记、传略、简介、人物表和人名录五种形式。人物传 人物简介采用志体写法。

6. 著作目录。 这是指编制断限内有关篇章涵盖的科技人员出版的科学技术、科学学和科技史志著作的目录,一般应为正式出版物,内部读物不列入。目录项目包括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日期、书号和专业类型。

7. 其他资料。 比如对其他篇章有用的资料、对首轮科技志补遗的资料等。

 

三、志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志文写作的要求涉及广泛,包括志文所体现的修志指导思想、编纂思想是否正确,是否达到省科技志办公室《编纂方案》有关规定的要求;志稿体例是否符合志书的要求,是否体现了志书的以下特征:采用章节-条目体,“八体并用,以志为主”,横排竖写、述而不论,据实直书、资料说话;志稿内容是否全面,记述是否准确,资料是否翔实,是否符合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相统一的原则;志稿的语言文字是否达到《地方志书质量规定》有关“行文严谨、朴实、简洁、流畅”的标准,是否符合《〈江西省科技志〉行文规范》的要求。

这里从容易出错和求真务实的角度,着重强调以下五个方面:

1.志文采用志体写法,即使用规范的现代语体文记述体,不用总结报告、新闻报道、文学作品、教科书、论文等写法;以第三人称记述,体现客观公正;标题以事命题,做到科学简明;图表工整准确,各项要素齐全;名词术语规范统一,计量单位符合国家标准;行文符合规范。这种志文必须消除不合志体的五种写法和措词:一是消除工作总结中那种列举做了几件事、取得几项成绩、再总结几条经验教训的写法和措词;二是消除教科书中那种名词概念原理解释(如“溶洞,指的是由雨水或地下水溶解侵蚀石灰岩层形成的空洞”)、机构职能陈述(如“江西省职业病防治研究院与江西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分别是全省职业病、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的主要技术支持单位。江西省职业病防治研究院负责全省职业病预防控制、职业卫生与放射卫生检测、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共500多字介绍两个机构的人员、职责等,大部分无用)的写法和措词;三是消除工程技术著作中那种罗列大量公式、数据和工程方面材料的写法和措词;四是消除新闻报道或文学作品中那种序言导语、形象描绘的写法和措词;五是消除政论文章中那种三段式、耽于激辩和亮明观点的写法和措词。

2.志文必须依时记述,不插叙,不倒叙。例如:

1984年3月,江西省科委……决定总结这些典型县(区)经验,把开办县(区)农村科技市场作为全省科技工作重点。同年6月4日,省科委发出《关于开展县区科技市场工作的通知》,制订《关于开展县(区)科技市场试行办法》……7月15~20日,省科委在赣州地区召开全省农村科技市场经验交流会,组织全省地、县科委主任参观学习赣州地区……是年底,全省有45个县、市成立了技术市场常设机构,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技术服务活动。

因此,那种主张先记获奖情况再写研发过程的主张是不妥的。

3.志文必须据实直书、客观记述,不做评论,不事褒贬。这一点与下面要着重讲述的述体是完全不同的。

4.志文所记都必须有根有据,各种要素准确无误。主体资料要求五要素齐全:时间、地点、人物(或机构)、经过(始末起伏)、因果。例如:

 

      1967年,根据省委、省人民委员会的决定,在一些产油县建立“乙字油”储备库存。“乙字油”的保管责任、运用权限、更新手续,均按“乙字油”规定办理。

 

5.断限问题。原则上,本志只记述1991~2010年这20年间发生的事物,但为了体现完整性,对于主要发生在断限内而始于1991年前一二年或终于2010年后一二年的个别事项,允许把事物记述完整。这就叫适当前溯或补后。例如“六个一”工程的有些项目,2011年或2012年才完成,应当记述完整。对于适当前溯的事物,只要首轮志已经详细记述的,本志对前面的情况只需要用一句话交代,而把记述重点放在本志上限以内的部分。例如对K-8基础教练机,首轮志已经这样记述:

 

1986年,该厂与巴基斯坦国合作研制K8型喷气教练机,1989年,完成图纸设计。1990年11月21日,第一架原型机首飞成功。K8型飞机的研制,首次在江西采用CAD/CAM技术和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按理论图建立了全机数学模型,垂直尾翼采用碳纤维毛坯零件在高温高压罐内整体共固化成型技术和马丁·贝克座椅等救生系统等,并参照美国军标设计,采用80年代新技术、新规范和新标准。

 

续志再记1986~1990年的内容,不仅重复,还有可能产生歧义。只要交代一句“南航与巴基斯坦国合作研制的K8型喷气教练机于1990年11月21日完成首飞”,接着记1992年12月通过鉴定,2000年获国防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内容。

 

四、大事记事条写法

 

大事记是纵贯全志的经线、提示全志的大纲和利于查询的索引。大事记按时立目,编年纪事。有些事件跨越时间比较长,为了保持事物的连贯性、完整性,或采用“溯前”的办法,将事件的起始记于结束之日,或采用“补后”的办法,将事件的结果记于开始之时。条目写法可归纳为五个要点:越界不书,例事慎录;依时排序,注重本末;一事一条,要素齐全;突出亮点,详略得当;直书其事,述而不作。其中,要素齐全是指记述大事要尽可能交待背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结果。其中背景简记即可;时间和地点必须记述清楚;其他三个要素,一般交待即可。

本志大事记采用编年体,严格按年月日排序;日期不明的记于月末,称“是月”;月份不明的记于年末,称“是年”;需要“溯前”或“补后”的,尽量选择在大事的结束时间点下笔,即采用“溯前”写法。“六个一”工程之类跨年度的大事可效法《天津通志·大事记》对引滦入津工程的记述,分别在批准立项、工程开工、隧道开竣工、建成通水等阶段分条记载,并针对工程总体情况分别在开工事条中简介、在竣工事条中详记。举几个有代表性的例子:

 

(1986年)1月,全县启动乡级财政体制改革:实行“定收定支,收入上缴,支出下拨,超收分成,超支不补,结余留用,一年一定”财政体制。先在大城乡、上湖试点,其后在各乡推行。

 

    (2000年) 1月6日,高安市政府制定《市政设施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上述两条属于标准编年体大事记条目。

 

(2000年)9月2日  连接昌樟高速公路的胡(家坊)新(街)线路改建工程竣工。工程于1996年4月开工。全长17.92千米,投资1075.38万元。

 

这个事条属于“溯前”写法,即以结束之日排入大事记,回溯开工、规模等情。

 

(1924年)是年,实业部地质调查所王竹泉在修水流域开展地质调查,著《江西修水流域地质矿产报告》,首先将该地变质岩层命名为“上樵山层”,定为寒武纪或震旦纪。1931年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李毓尧发表《江西修水流域地质》,把“上樵山层”更名为“双桥山系”,属震旦纪。到20世纪50年代,一直沿用此名。

 

这个事条属于“补后”写法,即以事物肇始之日排入大事记,续记过程、结果等情。

 

五、人物传写法

 

修志者收集一地或一领域重要人物事迹,写其身世、行状、功过,并按人物事迹分别立传,这是方志重要组成部分。志体传不同于其他传体:一是真实样式不同。文学传记可以想象,其描写允许夸张、浪漫、变形,而志传必须据实而书,体现历史的真实与本质的真实相统一,所记内容和细节均须真实可靠,不允许有想象性描写。二是描写方法不同。文学传记广泛运用夸张,志传拒绝;心理描写是文学传记和史学传记的重要手段,志传用得少而谨慎,一般需有传主的日记、书信、自传、言论或他人的回忆等史料为佐证;没有故事情节和细节就没有文学传记,史传也着力于故事情节的记述,志传受篇幅所限更多地依靠细节而不是情节来写活人物;三是褒贬方式不同。文学传记和史学传记都可以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和“太史公曰”直接褒贬传主,志体传寓褒贬于真实记述之中,其评价是暗示性的或引用性的。四是结构方式不同。文学传记的结构形式最灵活,史学传记也有一定的灵活性,而志传体较为刻板,以纵述为主,并且依时叙述,一般不插叙、倒叙。概括上述,写好志体人物主要求助于:挖掘细节,写好细节;设法让传主的日记、书信、自传、言论说话;善于引用书刊资料、他人的回忆等对传主进行评价。

人物入传须符合以下几条原则:从时间上看,应服从志书统一的断限规定,比如续志一般为20年内;从地域上看,入传人物以本籍人物为主,但又有所突破,那些对非本地出生,但长期定居并有重要贡献的外地人和外籍人士也要收录;从性质上看,正反面人物都要收录,但以正面人物为主;从生殁状态上看,坚持“生不立传”的传统法则。本志人物传的体裁,一是传记,二是简介,三是表格。

这里举续修《高安市志》有关柳宗元同榜进士、国子监祭酒幸南容辞世的一段动态描写:

 

元和十四年(819),幸南容逝世。宪宗闻耗伤悼,派刘汝霖前往祭奠,并赠幸南容为渤海郡公、开国子,谥文贞。柳宗元撰写墓志铭寄托哀思:“天乎苍苍,胡逝我良!我良不作,孰与佐邦?计闻远道,涕泪其滂。束我刍兮,幕山之阳。作而铭兮,以示无忘。”浙东涂文华挽诗曰:“遍野愁云锁帝乡,九天奎壁失光芒。儒林不见儒冠主,翰苑唯留翰墨香。丹桂几株悲夜曲,芳兰深径泣寒霜。可怜桃李思春冷,挥泪扪墙欲断肠。

 

这段话写出了尊贵的追思、权威的赞颂,自然能够激发起志书读者对传主的高山仰止之情。

 

六、资料的运用

 

资料的运用实际上就是对考证、鉴别后长编资料的选用。如果说资料的考证、鉴别是对资料的“去伪存真”,那么,资料的使用就是“去粗取精”。志书虽说在资料的雄厚程度上是其他体裁著作无法比拟的,但作为一部著作,它的篇幅、容量毕竟是有限的。资料的筛选自然要下一番苦功夫。

1. 围绕主线和现状努力体现资料的全面系统性

要注意选择反映主线的概括性资料和展开横断面,特别是现状年的综合性资料。一般应选择三种资料:(1)起始资料,即上限时(1991年)或事物源头的资料。(2)过程资料,事物在各个发展阶段转折点和终点的资料;能展示事物兴衰起伏的经验、史实;能突出重点事物的重点过程的标志性资料。(3)现状资料,指志书下限年份(2010年)的资料,一般包括横向展开各方面的资料,能展示成绩、业绩或说明现状的方方面面的经济指标资料,能体现该事物居全省、全国水平的资料;综合统计总量指标或总成绩、纵向前后对比资料,历年主要指标;反映问题的资料。

2. 注意资料的典型性

选择的资料要有代表性,能说明问题,揭示事物的本质。这就要求在选择时对同时期的同类材料进行比较、鉴别,选取其中最有代表性、最有价值、最能说明问题的资料,对典型人物要以事系人。还有发展阶段的代表年份、典型年份的数据、转折点时的重大举措,能体现地方特色的、处于地方之最、代表时代之先的资料都是典型资料。

3. 注意资料的实用性

这是指资料对修志的可用性。志书是官书、政书,是依时记述的,述而不作,秉笔直书,有些资料可能是写论文做文章的好材料,但不一定能用在志书中。有些资料是不能选用的:(1)非主流资料,即无代表性的琐碎资料;(2)不符合党和政府的现行政策的资料;(3)没有经过核实或有争议的资料;(4)似是而非的资料,拿不准的资料;(5)思想错误或趣味低俗的资料。

4. 注意资料的思想性

千万不要出现政治观点上的错误。同样的事情,在不同时期,就有不同的认识,如市场经济、民工潮等问题,20世纪六七十年代,即有农民进城务工,以前称盲流,八九十年代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同样一份资料,思想性在不同时间大不一样。

5. 注意背景资料的使用

背景资料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方面的、物质方面的,如工业中的原材料来源、地理位置、交通运输等往往就是某地某工业兴起和发展的背景、原因。一类是社会方面的,包括与一地某产业、事业的发展变化和兴衰起伏有关的社会背景资料,如国家和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政策,地方财政、科技进步、劳动力变化等情况。

但背景资料的运用一定要有所控制,要用在不用则不足以说明问题的地方,可用可不用的地方尽量不用,以免有贴时代标签之嫌,给人千篇一律的政治大背景的错觉。

背景资料可以用来衬托、表明主体资料的程度、地位。如《高安市志》记载:“1985年末,全市广播人口覆盖率为75.10%,高于全省平均数(68%)。”全省平均数就是背景资料。这一背景资料的衬托,就有力地揭示了主体材料在周围环境中所处的地位。

 

七、加强图表的运用

 

加强图照表的运用是本轮科技志的一个目标。在用好自然语言之外,努力运用图、照、表等人工语言,有利于扬长避短、活跃版面,增强志书的可读性。除图照外,管理篇的不少内容,如机构、领导班子、科技成果、专利申请等,均适合用表格形式呈现。比如第二篇第二章《技术市场》的第三节《技术合同交易》,基本上就是全年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项数、成交金额以及与上一年的比较情况,每一事项的要素相同,用文字叙述会十分单一、枯燥,改用表格记述,既简明又节约。这样,整个一节仅为一个表格显然不妥,可以考虑将第三节与第四节《技术交易活动》合为一节,先以一个表格呈现技术交易全貌,再用文字记述技术交易活动中的亮点。这样表文结合,各展其长,相得益彰,效果可能比较好。

 

八、行文要求

 

根据国家有关语言文字法规和中指小组有关文件精神,我们制订并修订了《〈江西省科技志〉行文规范》。志文必须严格遵守规范的各项要求,以保证志书的语言文字达到出版要求。除字词、语法、标点、数字和计量单位外,第四条有关篇、章、节、目和正文的字体字号,第九至十七条有关用语表述、政策表述、人称表述、名称表述、时间表述、数据表述、符号表述、图表表述、引文和注释表述等,内容十分丰富,希望大家认真阅读,以保证正确运用,少出差错。

九、篇章述基本写法

 

述体是新修地方志书中8种体裁之一,述体更是唯一可以对所涉及的人、事、物发表议论、做出评价的文体。设置述体可将志书核心内容和历史传承组织为一幅幅立体画,以其综合性、思想性和概括性记述特点,概事物长短优劣之势,述一方振兴韬略之策,有鸟瞰全志、画龙点睛、揭示联系和规律、总结经验教训和为读志用志提供便利等诸多功能,真正发挥好志书存史、资政、教化的功能。

篇述和章述用少而精的文字,高度概括相关层次的内容,展现逻辑关系,勾联志体文字;它们从篇和章的层次对志首述作分解、阐释和补充,发挥承前启后、引导浏览,展开内容、提示章节,补充不足、深化细化的作用。

在撰写述体时,选择恰当的、完美的结构形式,分别把宏观、中观、微观的观点和材料串联编织起来,使述体部分尤其是志首述与篇述实现严谨自然、完整统一、前后一致、天然合一,从而把整部志书组织成为一个全面系统的地情资料体系,这是我们设计和撰写述体所要追求的基本目标。

总结两轮修志实践,述体呈现形式主要有以下10种类型:鸟瞰式述体,浓缩式述体,图说式述体,横展式述体,纵贯式述体,轴心式述体,策论式述体,总分式述体,简介式述体,提要式述体。

(1)鸟瞰式述体 要求作者站在全局的高度,观大势大略,抓优势特点,从中探索所记事物的规律性。如《沈阳市志》总述在深入研究该市发展的历史轨迹的基础上,用五个标题概括出各个时期的特点: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发源地;古代辽东的军事重镇;后金都城和清代陪都;民国时期的东北中心城市;新中国的重工业基地,是一个实至名归的总纲。

2 浓缩式述 的内容就是志文的浓缩版,须注意控制篇幅,避免与正文部分重复。如《江西省文化艺术志》的概述,就是按照古代、民国、解放至1966年、“文革”十年和1976~1992年这样五个时期概述全志的内容,是典型的志文内容的浓缩式述体文字。

3 图说式述体 ,如新修《青田县志》用102张图、照、表以及约2000字构成名为《概貌》的概述,文字随图照穿插,前者说明后者内容,后者映衬前者形象。

4 横展式述 把述划分为几大块,横排纵述,充分体现了志体的特点。如续修《南昌市志》用“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改革开放,经济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教文卫体蓬勃向上”“花园城市建设,环境面貌焕然一新”这样四大部分构成总述,是典型的横展式述体。

5 纵贯式述 遵循详今略古的原则,分时期按层次纵向叙述,特别强调事物发展的阶段性,写出新旧阶段的本质不同。如首轮《北京科技志》的综述分“古代科学技术”“近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科学技术”三个时期,三者分别由7个、2个和4个阶段组成。

6 轴心式述体 的写法要求以主体内容为中心,像续修《高安市志》总述那样,从概况、农业、工业、教育和下限现状五个方面,纵向夹叙夹议21年里该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明确成绩和优势,也指出若干不足。

7 策论式述 使用较多的议论文字,但又不及策论那样长篇大论。例如续修《江西省交通志》第二篇第四章“道路旅客运输”的章述:

 

江西省位于长江中下游交接处南岸,东南毗邻浙、闽、粤,西北相连湘、鄂、皖,是东南沿海经济带的腹地,也是中西部经济带的前沿,起着“承东启西,纵北览南”的作用,是“长三角”、“珠三角”两个经济带联系的必经通道与运输走廊。

江西省道路旅客运输方式有农村客运、高速客运、春节客运、三峡移民运输、城市公交客运、旅游客运与客运服务等。

 

8 总分式述 采取先总说、后分说的办法,既展示实实在在的内容,又从宏观上引领志文的阅读。例如《招远市志(1978~2002)》“体育”编的述体文字,先用一段话概括全市体育事业的基本面貌,然后再划分为“体育设施不断完善”、“群众体育蓬勃发展”、“学校体育走上正轨”和“体育竞赛形成制度且人才辈出”这样四个段落,概述该市24年体育事业的发展状况,给人以较为完整的印象。

9 简介式述 类似于书籍的内容简介,如《天台县志》第十八编第二章述,用不足200字对该县统计工作做了简介,起到引导志文内容的作用,因为简短而较易掌握。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统计制度、统计内容不断改进。统计方法由过去单纯的定期逐级上报汇总转为抽样调查、定点调查与全面普查相结合;生产统计内容由过去只重进度转向经济效益和质量并重,增强了统计资料的实用性与效益性。

 

10 提要式述 类似于文献摘要,简洁地概括志文的内容,不事渲染,点到为止。例如《高安市志(1986~2006)》卷二十二第四章章述:

 

1986年以来,特别是高安撤县设市后,市委、市政府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科普宣传、科技服务到村组田头,科普网络日趋完善,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

 

在上述10种述体中,纵贯式述体、轴心式述体、策论式述体、总分式述体、简介式述体和提要式述体比较适合写篇述和章述。其中,总分式述体再加上一个期末概况构成的三模块式述体,是比较好掌握和比较常见的篇章述写法:第一模块衔接历史写概括性的话,第二模块由一段或若干段分述几个方面的情况,第三模块记述下限2010年的情况。例如:首轮《江苏省科技志》第六章科技团体与科普工作的章述,首段为:

 

科学技术团体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相伴而生,同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相依前进。清末,科学技术团体在江苏出现,民国时期有所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团体有了很大的发展,成为促进江苏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社会力量。

 

接下来四段分别写科学普及工作、学术活动开展、省科技协会的工作以及基层科协和学会的作用。再加上1987年底全省科协系统机构、人员等概况,就是一个三模块式章述。

      不过,这种三模块式章述也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一般仅适用于整个篇章记述一个单位或一个系统、一个部门的事物的场合。一部志书的各个篇章,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不同形式的述体,这才是实事求是的做法。

 

十、篇章述担负的一项重大而特殊的任务

 

首批志稿评议中,碰到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有的志文整章只看见一个一个科技事项的罗列、看不出科技发展的阶段性或科技进步的轨迹。而前一个问题中提到的那10种样式的述体,都能揭示事物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或进步轨迹。因此,我们在志稿写作中必须设法解决好这个重大而特殊的课题。志文不允许分析、评论和褒贬,因此要让志书揭示出发展阶段性或进步轨迹这项任务只能靠述体来完成。首先在思想上要十分重视这个问题;其次,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来设法解决这个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志书的可读性,提高志书的资政、教化等功能。

1.在工业技术领域,可以抓住引进运用—解剖仿制—自主研制三阶段来反映技术进步。日本、韩国和中国的科技发展历程,基本上都走过了这样一条道路,因此反映科技进步轨迹,可以沿着这三个步骤来揭示阶段性。例如飞机制造章,20世纪90年代,江西引进法国、俄罗斯、美国、意大利等国的教练机和直升机设计理念、信息技术和制造工艺等,联合研制型号飞机或参与部件承包制造(供应商)。21世纪头10年,结束型号仿制历史,进入自主创新阶段,研制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款直升机、超音速高级教练机及无人机,大力推行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改变传统的型号研制模式,成倍地提高总体方案迭代速度和工作效率,在全国航空系统产生较大的影响。

2.在社会应用部门,可以通过单机应用—形成系统—进入网络这样三阶段来反映技术推广进步。例如计算机在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应用,一般就是先购买单个电脑用于财务管理,尔后发展到办公自动化和建立局域网,再发展到建立网站和实现与外界联网。

3.在一般管理领域,可以借助两条线索来反映发展阶段性:一个是数量扩张的线索,另一个是质量提升的线索。例如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在数量上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实现国家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到建成6个,形成一定规模;在质量上从满足于建立和拥有重点实验室发展到建章立制,追求出人才、出成果,并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

在一般管理领域,还可以按能够反映阶段性特点的时间节点来反映管理工作的发展。例如,首轮志科技计划章的章述:

 

在计划经济时期,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融合于政府各经济行政部门的工作中。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有资产管理和运行开始逐步从国家所有、国家经营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向国家所有、企业经营,结合国有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国有资产流动重组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管理模式转变,国有资产管理从政府各部门分散管理过渡到由专职部门集中管理。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浪费,1992年6月,设立县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办公地址设在县财政局内。随着国有资产管理任务的日趋繁重,1996年下半年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局。

 

按时间划分阶段的关键还是要根据事物发展的特点来进行归纳。比如上面这个章述,它就是以“计划经济时期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分散在各经济行政部门”、“改革开放后从政府各部门分散管理过渡到专职部门集中管理”以及“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和“国有资产管理局”这两个标志性机构的设立。首轮省科技志管理篇章不少述体文字都是这样写的。这就要求我们与相关管理部门领导一起分析研究,做好阶段划分的归纳工作。下面要提及的农业篇第五章《农业机械化》的章述,也是按时间划分阶段的,而且对特点的归纳做得比较好。

4.通过一些标志性词语或点题式词语来揭示科技进步的阶段性。例如,船舶章述,使用以下标志性词语,基本上可以展现江西造船行业在20年间所取得的科技进步的轨迹:(1)“建设以江西江州造船厂等为主体的九江船舶制造基地”;(2)“1992年开始制造出口船舶”;(3)“1996年后,全行业逐步完善质量管理,分别取得ISO9002质量体系等认证”;(4)“2006年全系统开始广泛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管理,从依赖外部技术为主向自主设计制造转变”等。

5.抓住事物发展特点,明确提炼出发展阶段。这可以以农业篇第五章《农业机械化》的章述为例:

 

1991—2003年为农机科技市场化发展阶段。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广阔市场和大量课题。科研机构通过深层次改革,实现与企业的紧密结合,以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民增收急需的农业机械开发研究为主,推出一批有利于产业化发展的研究成果。

2004—2010年为农机科技多学科、高技术发展阶段。农机化的快速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快速增强,加速传统农业的改造。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和农产品国际市场的竞争,农机科技逐步从单个机器的研究转向多学科、大农业、高新技术研究,着力于先进适用技术的组装集成,多学科高新技术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应用。农机农艺逐步在高产高效农业的目标下互相融合,形成一批推广面广、效益显著的农机化技术成果。农机与微电子、光学互相渗透,涌现出一批农产品无损检测和农机装备自动控制技术研究成果。

 

再在前面增加一段与首轮志衔接文字,在末段概括期末即2010年情况,就构成一个完整的三模块式章述:

 

截至1990年,全省农机科技完成改革转型任务。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农机科技注重与家庭承包责任制紧密结合,注重研发适应农村经济规模、能给农民带来较好经济效益的中小型农机具。

1991—2003年为农机科技市场化发展阶段。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广阔市场和大量课题。科研机构通过深层次改革,实现与企业的紧密结合,以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民增收急需的农业机械开发研究为主,推出一批有利于产业化发展的研究成果。

2004—2010年为农机科技多学科、高技术发展阶段。农机化的快速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快速增强,加速传统农业的改造。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和农产品国际市场的竞争,农机科技逐步从单个机器的研究转向多学科、大农业、高新技术研究,着力于先进适用技术的组装集成,多学科高新技术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应用。农机农艺逐步在高产高效农业的目标下互相融合,形成一批推广面广、效益显著的农机化技术成果。农机与微电子、光学互相渗透,涌现出一批农产品无损检测和农机装备自动控制技术研究成果。

2010年底,全省农机总动力为3805万千瓦,水稻插秧机7925台,机插面积占总面积的8.4%;机收面积增长62%,机耕面积增长80%。省级农机科技机构4个,科技人员172名;各级农机推广机构111个,工作人员366名。科研和推广机构建设取得很大进展,省农机鉴定站通过农业部鉴定能力认定。20年间,各级农机科技机构和农机生产企业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46个,获省、部级奖励成果21项,获得各种专利技术22项。

             

在篇述和章述中揭示事物发展的阶段性或科技进步的轨迹,完成志稿其他体裁无法担当的这一特殊使命,需要我们大家在志稿写作中共同去努力实践和及时总结。

为了加强对志稿的感性认识,请大家参考通过评议的第四篇《船舶》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