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州:“三送”践行群众路线凝聚发展能量
从“苏区干部好作风”到“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
“快打电话给朱局长,让她来救我!”这是75岁的邹龙奉临终前对妻子说的最后一句话。
2013年,崇义县医保局副局长朱丽华作为“三送”工作队长挂点金坑乡元田村。75岁的村民邹龙奉患有多种疾病,朱丽华等“三送”干部为抢救他,先后输过血、垫过钱、代办过医保报销。同年9月,老人又突发心脏病.生命垂危之际,他再次想起了曾多次帮助他的“朱局长”。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这是自从2010年赣州开展“三送”活动以来,许多“三送”干部获得的“百姓评价”。
作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主体和核心区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所在地,赣南是我党群众路线的重要形成地。一首“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打灯笼”的客家山歌传唱至今。
进入新时期,一些干部作风不实、不接地气,脱离群众、脱离基层、脱离实际的情况时有发生,影响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赣州市委审时度势,下派干部进村赶考,适时开展“三送”。
从2010年12月以来,赣州“三送”干部共为群众办好事实事61万件,送帮扶慰问金7.6亿元,争取项目资金51.9亿元,帮扶群众扩植脐橙、油茶等60万亩,发展合作社1631个。
“三送”使群众得到实惠,干部受到教育。赣县政府办副主任、驻江口镇旱塘村三送工作组组长李豫玲家在县城,没在基层生活工作过一天,也不会说当地客家土话。通过“三送”驻点,李豫玲学会了农家土话,学会了处理“鸡毛蒜皮”之类的事,连当初见到她“张牙舞爪”的狗,如今都会友好地摇起尾巴。
从零打碎敲“活动”到全覆盖常态化“工作”
今年1月21日,瑞金市大柏地乡横江村农民黄平匆匆走进市96333服务中心,反映其弟黄瑞林被确诊为血癌,生命危在旦夕,希望政府帮助。中心核实发现黄瑞林家境贫困,即与三送工作队瑞金市公路局联系,筹集到5000元治疗经费。目前,公路局正动员全体职工捐资救助黄瑞林。
2012年4月以来,赣州建立市县群众信息与服务中心,统一开通“96333群信通”综合服务平台,24小时受理群众电话、短信、网络诉求,集中受理、分级承办、限时反馈。目前,中心共受理群众诉求54329件,回复率100%,满意率98%。
赣州“三送”,原来称“活动”,如今叫“工作”。一词之变,反映的是赣州满足群众诉求,促进“三送”从群众担心来匆匆、去无踪的“一阵风”活动向全覆盖、常态化工作的转变。为此,全市还建立了督促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系列机制。
“三联系一挂职”机制。领导干部联系县、指导乡镇、帮扶村居,机关单位挂点联系村,机关干部联系户;每个行政村都有驻村工作队,驻村工作队每月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20天以上。
干部选任延伸考察制度。选任干部将考察延伸到联系点、联系户,满意率低的不得提拔重用,群众公认、实绩突出的优先提拔。
瑞金市市长许锐说,三送工作常态化为基层留下了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从“送钱送物”到“送项目送战略”
119户人家,61户为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72户没有摩托车,83户没有电饭煲,90户没有电视机,103户居住土坯房,全村没有小车、空调,没有一户有家庭卫生间。
2012年,当中央和国家部委联合调研组前来调研,看到“共和国摇篮”瑞金城郊10多公里华屋村的贫穷面貌时潸然泪下。更让他们震撼的是,苏区时期,17位青年在参加红军前夕相约上山每人栽种一棵松树,表达必胜信念。长征途中,17位华姓青年全部为国捐躯。
因为革命,赣南红;因为战争,赣南穷。10.82万有名有姓的烈士占江西43.8%、全国7.5%,长征路上平均每公里就有3名赣南籍烈士倒下。传承群众路线,反映民生疾苦。赣州“三送”干部在工作中,把基层的“红”与“穷”向中央报告,引起高度重视。
2012年6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力争使赣南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赣南苏区振兴由此上升为国家战略。一年多来,赣州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速、提质、提效,苏区振兴初现峥嵘。
“又见苏区好作风,结对帮带联群众;送宝送暖送新屋,粘心粘肉铭恩情。”一曲客家老表的新山歌,唱出了干群同心推进苏区振兴的强大正能量。
100多户土坯房还留在现状保持区,数十幢新楼房正在规划建设区拔地而起。如今,利用苏区振兴的土坯房改造等政策,华屋村正在圆安居梦、致富梦。土坯房、新楼房和后山的“17棵信念树”交相辉映,见证着那条走了80多年群众路线的昨天、今天和美好明天。(记者林艳兴)
(中新网江西新闻2月9日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