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二次科考完成 记录越冬鸟类达100种

23.08.2014  17:41

    新华网江西频道南昌8月23日电(记者袁慧晶)2012年8月启动的鄱阳湖第二次科学考察项目近期完成。两年间,课题组共记录到鸟类236种,其中越冬候鸟占比最大,达100种。

    记者从江西省山江湖开发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了解到,本次考察记录到的鸟类隶属15目52科,在地理区系构成上具有明显的东洋界和古北界种特征,东洋界种类共78种,古北界种类119种。古北界种类比例明显大于东洋界种类,体现了鄱阳湖作为重要的鸟类越冬地所具有的动物区系的特殊性。

    通过调查,课题组基本查清了鄱阳湖区鸟类资源(包括冬候鸟、夏候鸟、留鸟)物种组成、种群数量、分布情况等,进一步更新了鄱阳湖区鸟类资源数据库。如越冬水鸟主要分布在鄱阳湖保护区、都昌县、南矶湿地保护区以及新建县和鄱阳县,其中水鸟数量超过2万只的湖有10个。

    此外,课题组还掌握了鄱阳湖区珍稀濒危鸟类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格局,摸清了白鹤、东方白鹤、白琵鹭、小天鹅、雁鸭类等国家重点保护物种或优势物种(类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并建立了资源数据库,为江西湖区珍稀候鸟保护管理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据悉,第一次鄱阳湖科考项目于1983年至1988年间进行,曾提出加强鄱阳湖渔业资源保护管理、建立鄱阳湖候鸟保护区、建设昌九工业走廊等设想和建议,并获得全国科技进步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