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区记录鸟类236种 冬候鸟占比超四成(图)

23.08.2014  01:22

  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8月22日南昌讯(记者 良保)8月22日记者获悉,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第二次科学考察项目历时两年近期完成。本次考察共记录到鸟类236种,冬候鸟种数所占的比例42.37%,达100种。


鄱阳湖区记录鸟类236种

  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亚洲最大的越冬候鸟栖息地。同时,它也是国际重要湿地、长江干流重要的调蓄性湖泊,在中国长江流域中发挥着巨大的调蓄洪水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特殊生态功能,是中国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之一。

  为摸清江西的生态家底,我省从2012年3月至2014年8月启动鄱阳湖第二次科学考察,由江西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4家单位承担鄱阳湖鸟类资源动态变化考察,旨在查清鄱阳湖区鸟类,特别是珍稀濒危鸟类的种类、数量和分布,并建立了鸟类资源数据库。

  据统计,本次考察共记录到鸟类236种,隶属15目52科。在地理区系构成上,该区鸟类组成具有明显的东洋界和古北种特征,东洋种共78种,古北种达119种,古北界种类比例明显大于东洋界种类,这体现了鄱阳湖作为重要的鸟类越冬地所具有的动物区系的特殊性。

  据鄱阳湖第二次科学考察相关人员介绍,所有统计的鸟类居留类型中冬候鸟所占的比例最大,达100种,占总种数的42.37%。越冬水鸟主要分布鄱阳湖保护区、都昌县、南矶湿地保护区,以及新建县和鄱阳县,其中水鸟数量超过2万的湖有10个。

  “每年在鄱阳湖越冬水鸟的数量波动比较大,2005年12月数量最高,达到70多万只,其次2014年1月,数量为64万多只。”相关人员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