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江豚搬新家“迁出”是为了更好地“留下”

21.03.2015  08:39

江西广播网3月21日讯:

微笑天使——鄱阳湖江豚,在春天忙着搬新家。这两天,江西、湖南、湖北三地专业渔民,在世界自然基金会、中科院水生所等专家的指挥下,聚集都昌县、永修县鄱阳湖水域捕捞江豚。拉开了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工程的帷幕。专家指出,长江江豚总数锐减,搬家情非得已,“迁出”是为了更好地“留下”。请听江西台记者李俊、万芳的报道:
(江豚保护)
再过十天,8头捕捉的鄱阳湖长江江豚将送到新家——位于湖北、湖南交界处的何王庙/集成垸长江故道和位于湖北石首的天鹅洲故道。按照此次江豚迁地保护专家组成员、中科院水生物研究所王克雄研究员的说法,这两地都适合江豚繁衍生息。
(出录音)“是个自然水域,和长江相通,没有航运,采砂,西螺等人为活动影响。我们不用投喂。另外,在湖北石首天鹅洲,92年开始建江豚迁地保护区,目前为止,江豚在那里生活得很好。种群数量在增加。”(止)
长江江豚是白鳍豚灭绝后长江仅存的水生哺乳动物,被称为“水中熊猫”,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目前,全国仅存1000头,并且每年以13.7%的速度减少。江豚的保护方式有三种: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人工饲养条件下的繁殖。国际上公认,就地保护是最好的方式。为什么要大费周章地启动迁地保护?中科院水生物研究所王克雄研究员这样解释:
(出录音)“现在情况是非常特殊,长江江豚在长江干流在洞庭湖数量是急剧下降。我们想迁出一部分个体,在某些人工完全能够控制的水域里头,把这个物种保存下来。鄱阳湖江豚有一定数量,多年来保持稳定状态,我们是输出一些个体到新建迁地保护区,到那里繁衍一个新的群体。”(止)
根据渔业部门统计,洞庭湖2006到2012年江豚锐减到总数不超过100头,鄱阳湖同期大约是450头,截止到去年底,数量仍然较为稳定,种群结构合理,是长江江豚的优质种群。为了延续长江江豚自然繁衍,农业部决定从鄱阳湖捕捞挑选江豚,投入其他水域,迁出江豚的后代将来也有望回到鄱阳湖生活。省渔政管理局局长舒畅表示,作为老家鄱阳湖,多年来,通过渔民自觉行动、江豚救护奖励,十亿鱼苗投喂等等,为江豚保种做了不懈努力。今后还将继续加强生态保护,等待更多微笑天使“归来”。
(出录音)“江豚的保护是系统工程。我们会进一步加强禁渔,增殖放流,涉水工程的监管。为江豚在鄱阳湖健康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栖息环境,第二加强执法,像电捕鱼、电磁网等,对江豚的伤害也很大,我们将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专项整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