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紧盯9类问题集中整治基层侵害群众利益“微腐败”

30.06.2016  13:42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集中整治和查处基层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部署,进一步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推进风清气正的整治生态建设,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时机,赣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决定用1年左右时间,开展集中整治和查处基层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此次集中整治主要是对市、县、乡三级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基层执法、监管、窗口服务单位和基层站所,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政府(办事处),以及村(居、社区)“两委”党员干部工作中存在的9大类问题进行集中整治。这9大类问题分别为:一是贪污侵占。重点整治贪污私分、虚报冒领、骗取套取扶贫等各类资金的突出问题。二是雁过拔毛。重点整治截留挪用、挥霍浪费土地征收、土地流转、农民建房、退耕还林、水利建设等项目资金的突出问题。三是处事不公。重点整治在城乡低保、社会救助、救灾救济资金和物资分配中弄虚作假、暗箱操作、优亲厚友、假公济私等突出问题。四是损公肥私。重点整治违规侵占和处置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隐匿、坐收坐支集体收入等突出问题。五与民争利。重点整治超标准、超范围向群众筹资筹劳、摊派费用,违规收缴群众款物或处罚群众,克扣群众财物,拖欠群众钱款等突出问题。六责任缺失。重点整治在涉农项目申报、审批、招投标、验收等环节不正确履行职责、履职不到位等突出问题。七滥用职权。重点整治在土地征收、房屋拆建、城市管理、交通运管、市场监督、环境保护等领域暴力执法、选择性执法、随意性执法,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等突出问题。八是作风不正。重点整治对待群众生冷硬推、简单粗暴,对群众合理诉求消极应付、推诿扯皮,不作为、慢作为等突出问题。九是腐化堕落。重点整治生活奢靡、贪图享受、挥霍浪费、道德败坏,追求低级趣味,甚至涉黄、涉赌、涉毒、涉黑等突出问题。

  为确保集中整治取得实效,集中整治工作由市委统一领导,市纪委牵头组织协调,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工作机制,并纳入党风廉政建筑责任制检查考核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重要内容。在集中整治工作开展过程中,主要通过党内生活查纠问题,强化部门、地方履职尽责,突出精准扶贫领域重点整治,广泛发动群众参与,严格监督执纪问责等5个方面的措施进行。同时,该市建立了市集中整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县(市、区)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要靠前指挥、亲自督办;县(市、区)各分管领导对分管范围内的专项整治工作负主体责任,负责抓好落实;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和基层站所承担集中整治工作具体操作任务,负直接责任,要从严从实抓好问题排查和整改;职能部门对职责范围内的集中整治工作负责,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监管;纪检监察机关要认真开展监督执纪问责,牵头主抓,协调各方。

  此次集中整治,该市还明确了政策界限,即违纪违规落实自查从轻、被查从严政策。对能够及时向组织说明情况、交代问题、主动整改的干部,可依纪依规从轻、减轻或免于处理;对不主动查找问题、不如实说明情况,故意隐瞒、有错不纠甚至不收敛、不收手,仍然我行我素、顶风违纪的干部,坚决依纪依法严肃处理。同时坚持惩处与保护并重,把正风肃纪与激励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统一起来,区分问题性质,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依纪依法保障干部的申诉权利,对故意造谣、诬告者依纪依法严肃查处。县(市、区)、职能部门对职责范围内的严重违纪违规问题,在自查自纠过程中应发现而未发现、发现后不报告、不移送、整改不到位且问题反复发生的,落实“一案双查”要求,既查直接责任、又查领导责任;既查案件本身问题,又查监管不力问题,严肃追究党委(党组)、纪委(纪检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赣州市纪委 缪春风  李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