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日报:聚焦难题清除掣肘 深化改革重点突破
源文链接: http://www.jxnews.com.cn/jxrb/system/2014/01/21/012915303.shtml
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提出,不断强化改革这个第一动力,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助转型,以改革增效益,以改革惠民生。江西正处于加速发展的爬坡期、全面小康的攻坚期、生态建设的提升期,这一轮改革为我省科学发展、绿色崛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机遇。我们应紧扣江西实际,牢牢把握问题导向,找准改革着力点,着力清除发展中的体制机制性掣肘,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新突破,为爬坡过坎助力,为小康攻坚开道,为生态提升破题。
一、以思想解放为先导,以更大决心和勇气破除思想观念障碍
省委书记强卫指出,当前全省干部群众精神状态总体良好,但与沿海发达地区比,甚至与中部兄弟省份比,我们在解放思想上还有不小的差距。解放思想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先导,是摆在我们面前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只有从更深层面、更广领域解放思想,来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思想革命”,才能甩掉包袱,轻装上阵,大踏步前行,实现后来居上,创造崭新局面。
进一步打开解放思想这个“总开关”,必须找准思想上的突出问题,对症下药,以更大决心和勇气破除思想观念上的障碍。一是坚持与时俱进,善于打破思维定式。重点打破计划经济的思维定式和工作方法,对准经验主义、行为习惯、路径依赖“开刀”,克服小进则满、按部就班、因循守旧、零敲碎打的积弊,适应快速变化的形势,紧紧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坚持立足实际,实事求是,善于跳出条条框框的束缚,善于运用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底线思维等思维方式方法,提高思维的灵活性。二是坚持胸怀全局,敢于冲破利益藩篱。对于涉及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甚至个人利益的改革,拿出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凝聚正能量,形成推动合力,为改革发展开路。树立强烈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以斩钉截铁的决心,以壮士断腕的豪气,以敢啃硬骨头、涉险滩的锐气,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大胆清除体制机制的障碍。只要有利于改革发展,有利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有利于江西发展大局,就敢想、敢干、敢闯,攻坚克难,勇于担当。三是坚持海纳百川,勇于突破狭隘视野。进一步提高思维的广阔性,走出去、请进来,开拓眼界,学习新知识和新理论,学习经济发达省市的先进理念和做法,大胆借鉴,勇于实践。坚决摈弃故步自封、狭隘封闭的做法,坚持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着力提升认识时代特征、探索发展规律的学习思辨能力,着力提升抓住主要矛盾、系统谋划的能力,着力提升想大事、议大事、抓大事的能力。
二、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关键,加快构建有利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体制机制
要想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首先必须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这正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多年来,我省发展不足、实力不强、竞争力较弱,主要体现为市场主体活力不强。2013年,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仅约为8130亿元,处于全国中低水平。同时,单个企业规模总体偏小,大企业尤其是在国内同行业居龙头地位的企业比较缺乏。
围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应重点推进以下五项改革。一是健全激发国企活力的体制机制。改变国有资产监管方式,从管资产为主向管资本为主转变,加快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国资委专责国有资本的监管,运营权交由专业的国有资产控股经营公司行使,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整体上市和进入产权交易市场等方式推进股权多元化,特别是要吸收民间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制改组。完善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二是完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意见,全面清理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种不合理规定及隐性壁垒。加快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大力引进民间投资进入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公共服务领域,并给予政府投资项目的同等待遇。三是加快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取消最低注册资本限制,推行“先照后证”,将注册资本由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将企业年检制度改为年度报告制度,全面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四是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各类市场主体可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的领域。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对于负面清单之外的外商投资项目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外商投资企业由合同章程审批改为备案管理。五是加快构建社会信用体系。进一步夯实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基石,加快“信用江西”建设,强化各部门各行业信用信息的整合、共享和应用,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失信惩戒联动机制。
三、以转变政府职能为切入点,加快构建有利于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的体制机制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在打开市场之“门”的同时,必须放开权力之“手”,着力解决政府“越位”、“缺位”和“错位”的问题,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全面深化改革以转变政府职能为切入点,才能更好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围绕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政府放权给市场和社会,在微观具体的事务中做好“减法”,在事中事后监管、宏观调控、服务提供等领域做好“加法”。
加快构建有利于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的体制机制,应重点抓好四项改革。一是推进机构改革。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加快完成各级政府机构改革。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逐步取消各类事业机构的行政级别。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尽快制定实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办法。二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在投资审批、生产经营活动审批、资格资质许可和认定、社会管理领域审批等方面开展专项清理活动,力争在现有基础上至少精简40%。出台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管理办法,目录外项目一律不得审批。同时,推进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加快制定具体监管办法,跟踪落实下放情况,加强基层审批业务培训指导。推进省、市、县三级政府网上并联审批,发改部门重点推进“阳光发改”建设。三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细化政府预算编制内容,规范部门预算编制,推进“三公经费”等预算公开,建立规范合理的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省以下财政体制,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公共财政体系。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四是启动省直管县和扩权强镇改革试点。开展省直管县改革试点,选择若干区位条件较好、人口较多、经济实力较强、离设区市行政中心较远、有利于先行先试、能够形成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的县(市),享有设区市一级的管理权限。加快扩权强镇步伐,对吸纳人口多、经济实力强的镇,赋予同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管理权。
四、以发展升级为支撑,加快构建有利于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体制机制
去年以来,我省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从表面上看,体现为投资、消费、出口、财政等主要经济指标的下滑,部分企业效益不佳;从深层次看,还是因为我省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品层次较低、科技创新能力较弱,区域经济增长极的辐射作用和城镇化的拉动作用都有待进一步增强。
围绕发展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应重点推进以下三方面的改革。一是完善创新驱动体制机制。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评价成果的机制,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尽快提高我省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建立健全科技协同创新机制,针对全省产业发展急需的关键技术和共性问题,着力培育一批企业主导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展技术市场,创新商业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尽快发布新修编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重点在航空、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和新医药等领域加快形成产业竞争优势。二是加快构建昌九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围绕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和产业的互补对接,着力探索跨行政区域的一体化协调机制,率先推进通信、金融、公交等同城化,加快实现教育、医疗、文化、社保、就业等公共资源的整合共享。同时,对接上海自贸区,支持南昌和共青两个先导区开展先行先试,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率先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三是积极稳妥地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尽快发布实施全省新型城镇化规划,加快制定各项配套政策,全面放开小城市和建制镇落户限制,进一步放开大中城市落户限制。重点在建立健全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多元可持续的城镇化建设资金保障机制、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稳步推进城镇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把符合条件的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缴纳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五、以绿色崛起为路径,加快构建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
近些年来,在全省人民的精心呵护下,我省的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但我们的生态优势主要是建立在工业化程度较低、发展仍然不足的基础上,还比较脆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江西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由于资源型产业、重化工业比重较高,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资源需求大幅增加,生态保护面临较大压力。全面深化改革应以绿色崛起为路径,通过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让赣鄱大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实现永续发展。
坚定不移走绿色崛起之路,加快构建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应重点推进以下四方面的改革。一是健全科学长效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完善资源有偿使用、生态补偿、激励约束、责任追究等生态文明制度,研究制定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体系。二是构建环境友好的绿色产业体系和集约循环的资源能源利用体系。健全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机制,从源头减少污染排放。三是构建安全可靠的环境保护体系。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健全“净空、净水、净土”实施机制。四是健全生态文明的社会体系。积极构建社会生态文化体系,健全生态文明教育机制,提倡绿色生活方式,提高生态保护意识。同时,应把生态文明制度的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有机结合,积极开展先行先试,争取国家尽早批复《江西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省规划》,开展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生态补偿试点和碳排放、排污权等交易试点,启动生态文明试点县、先行示范区建设。
六、以同步小康为目标,加快构建有利于更好地增进人民福祉的体制机制
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省份,我省要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异常繁重和艰巨。全面深化改革应以同步小康为目标,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城乡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省人民。
围绕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应重点推进以下四方面的改革。一是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企业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完善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困难群众、特殊群体收入增长机制。二是推进社会事业改革。主要是围绕促进社会公平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继续推进教育、卫生计生、就业创业等体制机制改革,重点是大力引入社会力量兴办社会事业,增强多层次供给能力,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三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快健全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和经办服务体系。四是健全住房保障体系。逐步把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贫困残疾人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以及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等纳入住房保障体系。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引导民间资本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完善配套设施,使更多的中低收入家庭更好地解决住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