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立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2014年省委一号文件解读之三

13.02.2014  12:30

  本报记者 宋海峰

  《意见》强调,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建立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今年,我省将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重点是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统筹推进现代农业十大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突出抓好以县城和中心镇为重点的特色城镇建设,深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通过城乡统筹联动,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以镇带村、以村促镇,提升富裕和谐秀美新农村建设水平

  《意见》要求,要紧紧围绕“五美四和谐”总体要求,以改善农村面貌、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中心任务, 突出抓好镇村联动建设发展。统筹建设中心镇和一般镇,以镇带村、以村促镇。省委农工部负责人介绍,今年,省级重点抓好120个百强中心镇,各市县结合各自实际抓好一批重点镇建设。为提升和谐秀美新农村建设水平,我省将着力抓好5000个省级村点和3000个左右市县自建点的和谐秀美新农村建设,抓好干道沿线乡村改造提升工程,努力凸显赣鄱特色乡村风貌。

  按照“培育中心村、整治保留村、撤并萎缩村、保护特色村”的要求,我省将加快推进以“六改四普及”为重点的村庄整治建设。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做好扶贫移民搬迁安置、农村危旧房改造、农林垦区棚户区改造、农村重点污染区域治理工作。同时,抓好“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培育一批特色产业村。

  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生态建设

  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意见》要求,进一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丰富活跃农村文化体育生活,提高乡村两级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加大农村社会保障力度,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为加大扶贫攻坚力度,以推进扶贫攻坚“七个统筹”为基本要求,以实施扶贫攻坚“六大工程”为平台,大力推进贫困县考核、精准扶贫、干部驻村帮扶、扶贫资金管理、金融扶贫和社会参与扶贫等扶贫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

  加强生态建设,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意见》要求,各地要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规划先行、完善机制,突出重点、统筹协调”的原则,以垃圾、污水治理为重点,推进新一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为推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意见》要求,落实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循环农业,着力发展绿色农业、休闲农业,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为推进农村生态保护和建设,我省将加大造林绿化力度,推进森林城市创建、森林乡村创建、通道绿化提升、绿道建设、生态富民产业、森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加强“五河一湖”及东江源头保护区生态保护,抓好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强水土保持综合防治和河湖生态修复。

  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改善乡村治理机制

  围绕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改善乡村治理机制,《意见》要求,各地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重中之重,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三农”工作,深入研究重大问题,集中解决突出矛盾。在领导分工、机构设置、干部配备上做到加强“三农”,在谋划思路、制订规划、工作摆布上做到城乡统筹。为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

  《意见》要求,要强化村干部“一定三有”政策,健全村级组织运转和基本公共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意见》要求,各地要大力开展农村基层反腐倡廉教育,进一步规范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履职行为。同时,要认真抓好党的农村政策情况贯彻执行的监督检查,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腐败行为。为强化农村基层民主管理,《意见》要求,进一步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规范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大力加强村民理事会建设,有序发展民事调解、文化娱乐等社区性社会组织,发挥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作用。要创新农村基层管理服务,积极推动乡镇政府转变职能,加强对经济社会事务的统筹协调。要发展新型农村社区,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服务。同时,要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矛盾纠纷,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着力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

 

来源: 中国江西网-江西日报
编辑: 袁露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
姚增科在宜春市看望慰问抗战老战士老同志
  本报讯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政协新闻网
江西省政协: 贫困县“清零”背后的政协力量
蔡久伟   “于都县、兴国县、宁都县、赣县区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