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发:让农民工“进退两难”成“进退两便”

07.07.2015  12:38

  近千万外来务工群体在为深圳的发展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南都记者日前从深圳市总工会获悉,其曾主持的一项“深圳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显示:深圳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数没有务农经历,一年也难得回一趟农村,渴望城市生活,对未来充满信心。农村回不去,城市又难以融入,不少外来务工群体都存在身份认同危机。(7月6日《南方都市报》)

  从调查来看,深圳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数没有务农经历,这似乎是他们回不去的一个原因。但其实上不尽然,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新生代农民的成长经历大都没有从事过农事生产,他们大都从事加工制造业的居多,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已构成农民工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他们正在向产业工人阶级转变。但其离产业工人阶级还是有距离的,他仍然只是农民的身份,他们回归农民本色也很容易的。

  新生代农民都留在城市并非好事。如果这样持续下去,一方面是谁来当新时代农民的问题,会不断产生新的空心村问题。另一方面,他乡的城市容量也会有限,外来人口的密集也会超越极限。各种为控制外来人口的制度限制越多,必然会使新生代农民的痛苦和危机感增多。

  新生代为什么爱留在深圳?无非是看中了这里的公平竞争自由择业的发展环境。许多新生代农民工已爱上了这里的城市生活,习惯了这里的工作。但他们的根不在这里,户籍不在这,医疗保障也不在这。还有家乡留守孩子女的教育问题,赡养老人的问题等等,这些都会成为他们的压力,随着年龄的增大,这种身份认同危机就会随之增大。

  其实,新生代农民也可以回乡重新学务农知识,这对于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他们来说并不难。“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这句话永远不会过时。比如回乡创业,如果调整种质结构,发展种养业,实现机械化耕作,网络化经营销售,新生代农民也会有很好的发展前途,也大有可为。从新农村建设来说,从保留住乡愁来说,家乡的建设需要新生代农民工回去挑大梁。但为什么他们要陷于回不去留不住的两难之中,窃以为主要是城乡二元结构壁垒严重趋势使然。

  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新体制,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一元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变,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包括用城市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改造农村生产和生活方式、生产要素重组,也包括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和迁移、城乡产业有机整合和组织方式的变化等,还包括整个社会结构、组织、文化等的变迁。如果农村有城市那样好的发展环境,如果城市能够为外来工开通各种优惠的制度保障体系,能让新生代农民工来去自由,两地都有各自优势吸引,那么这种“两难”处境就不复存在。

  就目前而言,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日趋突出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充分熟悉加快推进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不失时机地在重要、关键环节推进改革。比如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城乡一体化的体制和机制,从根本上消除阻碍城乡一体化的体制和政策障碍,为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一元经济社会结构转变创造良好的体制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