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鄱阳湖水域“抓江豚” 挑选8头到长江故道“安家”
农业部和中科院专家在都昌鄱阳湖水域“抓江豚”
挑选8头到长江故道“安家”
中央电视台今日将对捕捞现场进行直播
核心提示
昨日,由国家农业部,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专家组织的捕捞队,在都昌鄱阳湖水域对江豚进行“围捕”,经过一天的捕捞,已经成功“抓”了数只江豚,专家们将对抓上岸的江豚进行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方面的检测,符合条件的,放在网箱暂时圈养起来,不符合条件的,又将它们放回水中。浔阳晚报记者了解到,从3月11日至今,捕捞队已经捕捞江豚36头次,目前已经圈养11头。专家们将对捕捞上来的江豚进行筛选,最终选择8头适合繁殖的江豚,迁居湖北省监利县何王庙长江故道江豚保护区“安家”,因为那里的环境,更适合江豚生存,也更有利于这一水生物种的保护。据了解,中央电视台今日将对捕捞现场进行直播。
专家在打捞上来的江豚体内抽取血样。(余的毛摄)
长江流域频发江豚死亡事件 保护江豚刻不容缓
据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专家介绍,因为航运、挖沙、污染、非法渔业活动、涉水工程等人为因素的影响,长江生态环境遭遇到了严重的破坏,长江江豚在自然环境中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近年来长江中游干流沿线和洞庭湖、鄱阳湖频繁出现江豚死亡事件,给长江的生态危机敲响了警钟。根据农业部、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世界自然基金会和武汉白鳍豚等机构组织的2012年调查结果表明,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约1040头,2006年至2012年间下降速率高达13.7%,呈加速下降趋势。世界自然物种保护委员会于2013年将长江江豚列为“极度濒危(CR)级”,国家农业部也于2014年发出通知,按照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要求,加强长江江豚的保护与管理。
基于目前的种群数量及下降速率,长江江豚自然种群极有可能在未来5~10年内灭绝,因此保护江豚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来自科学界的声音认为,受长江生态环境变化的胁迫,长江江豚的保护已进入了最后的“保种”阶段,一方面在任何时候都不该放弃长江江豚在自然环境下的保护。与此同时,必须加大力度,加速推进长江江豚的“自然迁地”保护,扩大“自然迁地”保护规模,尽可能多地建立“自然迁地”保护种群,以延续长江江豚的自然繁衍。
鄱阳湖水域被认为是最优良的江豚种群资源库
据了解,根据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专家监测,鄱阳湖江豚的种群数量稳定在450头左右,在长江干流种群加速下降,洞庭湖种群较小且已孤立的前提下,鄱阳湖水域的江豚数量,接近长江流域全部种群数量的一半,被认为是最优良的江豚种群资源库。
此次捕捞活动是经农业部审批通过,在省农业厅、省渔政局以及都昌、永修两地渔政部门的配合下,从3月11日至今,捕捞队已经捕捞江豚36头次,目前已经圈养11头。捕捞现场位于都昌县松门山水域,采用声循环捕捞的围捕方法,就是利用船只和螺旋桨的噪音把江豚驱赶到一个区域集中,待江豚到这个区域后再用网把它们围起来。捕捞上来的江豚,每头都要进行体长、体重等数据测量,还要进行B超检查,性别鉴定、抽取血样等,然后根据江豚的年龄、健康状况等或直接释放、或暂时寄养在网箱中进行筛选,最终选择8头适合繁殖的江豚,将它们移出鄱阳湖,迁至湖北省监利县何王庙长江故道江豚保护区。(记者 洪永林)
拓展阅读
捕捉上来的两条江豚。(黄丽萍摄)
江豚,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约》。2012年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野生动物红皮书。成年江豚平均体长120-190厘米,体重约100-220公斤,全身瓦灰色。其大名叫长江江豚,俗称叫“江猪子”。它头部钝圆,性情活泼,大脑同海豚一样发达,智力与大猩猩接近,是和3岁娃娃一样活泼可爱的宝宝。它们滚圆的身体常在水中不停地翻滚、跳跃、点头、喷水,还喜欢追逐船尾泛起的浪花。过去,渔民视江豚为“河神”。长江江豚是唯一全生活在淡水的亚种。鄱阳湖被誉为江豚的最后“避难所”,但自2012年至今,鄱阳湖江豚死亡数量超过40头。专家警告,再不加以保护,15年后长江江豚将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