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武宁:“回不去”“难融入”要价值重新定位
近千万外来务工群体在为深圳的发展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南都记者日前从深圳市总工会获悉,其曾主持的一项“深圳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显示:深圳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数没有务农经历,一年也难得回一趟农村,渴望城市生活,对未来充满信心。农村回不去,城市又难以融入,不少外来务工群体都存在身份认同危机。(7月6日南方都市报)
研究过商业史的人们应该知道,新的替代性产品让原有的产业价值“融化”甚至消失,是一个产业都曾面对过的问题,比如:电灯发明让蜡烛产业日趋“融化”,汽车的发明让马车、马具产业价值降低,一次性打火机更把火柴制造推进了历史。现在,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农村“回不去”、城市“难融入”问题,亦是价值定位问题,因“两难”选择导致的身份认同危机,说白了,就是价值选择问题,就是怎样实现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转移的问题。
众所周知,社会转型,除了精英引领,更多是农民工以低廉劳动力和辛勤付出为城市发展做出的不可替代贡献,正是依靠农民工群体最可靠、稳固、坚实的支撑,才有了现今社会伟大的变革。在此同时,农民工本身也在发生变迁。正如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等,这些都足以说明农民工价值体系正在发生巨大改变。
虽说这种改变已呈现较大变化,但由于经济结构调整、经济产业转移及劳动结构效应变化缓慢,直接影响着农民工价值“转移”进程,以至于新生代农民工没有务农常识和经验,既无法回归农村务农,又因多数从事劳动密集型工作,收入不高,更难融入城市。
可以说,农民工群体价值转移通道不畅和价值“定位”估价不足,是造成农民工出现“回不去”、“难融入”窘境的根源所在。一方面城市承载力有限,社会保障缺乏,使现实生活难以消融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鸿沟,另一方面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使农民工回乡遭遇生存困境。虽然随着城镇化进程推进,有部分新生代农民工能够转化为城市居民,但相比整个农民工群体的“融化”,仍需要经济发展、制度安排、资源配置等多元因素给力。一句话,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遭遇的“两难”问题,绝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经济发展来逐步融解。
为此,许多地方出台吸引农民工回乡创业政策,就是通过制度设计逆转过去劳动力转移效应,也是通过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调整劳动结构效应,从而在资源转化战略实施大背景下,使农民工群体重新找准价值定位,实现农民工就地“融化”或转移。
值得关注的是,城市一极化发展使珠三角、长三角、京津等地经济走向高尖端发展模式,发达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经过转型升级,基本已成过去式。随后跟进的阶梯式发展,既是对县域经济、乡镇企业发展的考验,也是要求农民工做出适应经济发展潮流的自我选择。因此,破解农民工农村“回不去”,城市“难融入”问题,既要衡量经济效率与社会福利孰轻孰重?也要用制度设计对农民工价值定位进行合理引导,其中就包括调整户籍制度、实施土地流转等,这是农民工群体在经济转移模式中重新找准价值定位,必须面对的生存抉择。